《中国日报》聚焦深甘肃积石山县的新旅游村

《中国日报》聚焦深甘肃积石山县的新旅游村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2-13 08: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12日,中国日报头条配图刊发《Village takes plunge on tourism(村庄投身旅游业)》具体报道如下:

当河崖村的樊顺福被村支部要求将他的农舍改造成农家乐时,他并没有想到,他也能靠发展旅游、开民宿和农家乐创收了。

在西藏阿里工作了几十年后,他于去年回到甘肃省临夏市积石山县的刘集乡。在谈到自己的住处时樊顺福表示,之前没有看到很多游客来旅游,所以担心没有客人。他坚信,旅游业更适合中国的东部和南部省份,而不是中国西北部的偏远地区。河崖村位于甘肃省和青海省的交界处,背靠小积石山。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到那里需要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从临夏火车站到那里大约需要1.5个小时。

以前,河崖村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种地和放羊。此次樊顺福的农舍改造农家乐是在村支部樊宗和的劝说下完成的,当地的官员已经看到了发展当地旅游业的潜力,而其他人则需要被说服。

2014年,县政府为这些住在石块垒砌的房屋里的村民建造了几座新村,500多户居民得到重新安置,住上了有牢固的围墙、冬天能取暖、通自来水和稳定电源的新房子。

2021年8月,一条贯穿临夏州四个县城的旅游大通道穿村而过,画着彩虹图案的平坦公路为这座西北的贫困山村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提醒了村委班子去发现、总结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

浏览的利润

刘集乡党委书记马学义说:“天然的盖新坪林场古木林立,大山庄峡山清水秀,每年春天、夏天,几十亩连片的油菜花把村子周围变成一片黄色的海洋,大自然美丽的景观其实是特别好的旅游去处。”

樊顺福现在对于这个村子的旅游潜力深信不疑。在他宽敞的现代化农家大院和两排大瓦房里,摆放着数十套餐桌椅,院子里挂满了红灯笼等装饰,透露着淳朴浓厚的民俗气息;房间里有特色鲜明的炕桌,墙上挂着新中国成立后历届领导人的照片;樊顺福的农家乐里儿童玩耍区、喝茶区、表演区一应俱全。这间去年六月份刚刚建好的村庄餐厅,一年中为樊顺福带来了超过10万的收入。

理想的位置

甘肃、青海两省的游客来这里踏青、露营。这里还是多民族的聚集地,周围居住着汉族和近十个少数民族。积石山县的全名叫做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全国名字最长的县。马书记介绍说:“每年农历五月,来自周边村落的汉族群众会在山上举办祭祀“龙王爷”的活动,祈祷一年的风调雨顺。这也为春季的旅游增加了文化色彩。”

去年村集体决定发展旅游业,县政府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马学义书记介绍说,当时,如果村民愿意开办民宿或是农家乐,政府会给10-20万元的补助,这些补贴不需要偿还,还可以直接用作建造和装修。马学义和乡党委的其他成员分头去和村民们沟通,给大家宣传开办旅游村庄的优势和前景,并对三间民宿、十家农家乐进行一对一地指导。

“游客来到这里,有餐厅可以吃、有地方可以睡,再建造些能游玩的项目设施,人就留住了。留住了人,就可以为村民创造更多的财富。”马学义说。

未来愿景

河崖村在2021年成功脱贫,而且因为旅游业和银杏、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被评为甘肃省2022年的省级示范村。

每年,乡政府都会为河崖村和本乡的其他村的村民开展民宿经营、烹饪、电焊、种植养殖等劳务技能培训,目前已经累计培训了700多人。在河崖村,有经营能手8人,民间厨艺师4人,民间手工艺师5人,民间文化人才6人。

马学义说:“为了更好地振兴乡村,我们培养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他们的成功和生活的改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也为河崖村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他指着背后的山,畅想着未来或许可以发展滑雪场、游乐场等新的项目,继续为这篇西北土地带来新的生机。

原文链接:https://enapp.chinadaily.com.cn/a/202312/12/AP6577c9bfa3103582ac04db83.html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闫东洁,马静娜)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