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8日讯(记者 谈佳轶) 这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这是一个因水而变的故事,这是一卷山水为墨绘就的壮丽史诗。
金华市区三江口
十年,城市因此秀美
当时光回溯到十年以前,县域90%的河流是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这是当时的浦江县;“山上桃花红艳艳,山下苍蝇黑压压,青山臭水”,这是当时的金东区……因水而生的金华,一度因水而“痛”,因水而“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正是在这种生态理念的指引下,金华市委提出了“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的攻坚目标,并于2013年打响浦阳江治理“开局战”,2014年全市开展前所未有的“清三河”大会战,2017年全域启动河塘沟渠剿劣“歼灭战”,2018年全域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大决战……
党员干部清理河面
十年持续接力,十年山河巨变。
如今,从水清岸绿的衢江(兰溪段)、浦阳江,到碧波荡漾的湖海塘、金兰水库,从白沙溪的清净悠然到石柱(卧龙湾)湿地公园的秀丽风光……金华经历了从“人水相争”到“人水和谐”的重大转变,连续九年夺得大禹鼎,三次获得全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金鼎。目前,全市43个地表断面Ⅲ类以上水质从2013年底不到35%提高到100%,10个出市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II类,为历史最优。
浦江翠湖
十年,生活因此富美
水污则留污纳垢,水清则流金淌银。十年的治水之路,金华的山河记录了全体金华人为守护绿水青山付出的不懈努力,也回馈给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富饶和美景。
人们从“闻到河流的臭味快步离开”到“驻足流连河边的美景”,浦江县462条“牛奶河”、577条“垃圾河”、25条“黑臭河”全部消灭,传统水晶产业破茧重生,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上河、新光,前吴等乡村旅游呈井喷式发展;
武义通过发掘山水特色,激活“共富”基因,良好的生态基底吸引了投资16.2亿元的王宅镇“花田小镇”、投资5亿元的桃溪镇锦平村生态观光园等项目纷至沓来;
武义城区绿廊
义乌以水为基,沿八都溪打造了“水之秀”、“农之秀”等主题的“一村一品”和美乡村,挖掘“水文化”,建设“幸福堡”、“木栈桥”、“花景观”等特色风情,沿溪打造“至美大陈”樱花浪漫精品;
永康的西溪镇被评为金华市级“水美乡镇”,依托河湖美景打造影视产业链,辐射延伸24个拍摄点,年均接待剧组160批次,拉动消费超亿元……
人不负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定不负人。
十年来,金华用治水描绘出的一抹抹“绿色”,已成为经济发展最动人的秀色。接下来,金华将延续“十年磨一剑”的韧劲,紧盯“五水共治”新“三五七”目标,通过数字智治补短板,树立人水和谐的金华标杆,描绘山水秀美、城乡和谐、全域共富的“水润八婺”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