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是新时代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为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水平,补短板、强弱项、增动能,共同树立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一盘棋”“一条心”思想,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与咸阳市渭城区加强相邻区域环境联防联控联查联治,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构建相邻区域大监督格局
“大气污染治理不能单打独斗,联防联控机制是有效解决大气污染物跨区域传输的有效办法”秦汉新城大气专项办有关同志向我们介绍。为贯彻落实关中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联席会议精神,全面加强秦汉新城、渭城区秋冬季期间空气质量改善协作,解决重点区域突出环境问题,构建相邻区域大监督格局,今年内,秦汉新城与渭城区环境生态局已召开五次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会议。
会上协调解决了与渭城区交界处大气污染治理相关工作;共同制定并通过了《咸阳市渭城区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行动方案》;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管理机制;加强了周陵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巡查队伍力量配备,围绕咸阳师范学院周边等重点区域重点建设项目启动日常监管,相互通报落实情况,共同分析治理问题,协调推进问题整改,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做到快响应、快处理,有效推动了联防联控工作的开展,实现交界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的同治共管。
据了解,通过秦汉新城与渭城区的协同作战,渭城区师范学院站的数据有了一定的提高,全年截止11月份,渭城区综合指数4.76,同比去年排名进位6位,综合指数同比改善5.4%。优良天数207天,同比增加42天。PM2.5浓度4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6.2%;PM10浓度8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4%。
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实现“环境问题”互通有无
强化信息共享,加强联动配合,实现监管对象“全覆盖”,“我们会在联防联控群里定期发布各自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相邻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双方从处理的各自项目里找经验,如果涉及到施工工地的审批,我们会在群里及时告知义务和备案制度”西咸新区生态环境局(秦汉)工作部的有关同志向我们详细介绍群里大家分享的工作内容。
秦汉渭城联防联控微信群建立于2022年10月,群内实现了重点污染源、大气污染排放清单、空气质量、热点网格、气象信息数据、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文件共享,重污染天气的预警信息同步,在不利气象条件期间,每日联合会商,同步应急减排。在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双方环境承载能力,通过联防联控微信群加强事前沟通和信息交流,防止污染加重。
建立联动执法制度 高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企业在绿色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要积极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秦汉新城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小组定期组建联合执法队伍,按照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时间的原则,以每月不少于2次的频次,随时启动联合执法、交叉执法、分片执法等模式,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露天焚烧发现扑灭100余起。
“有一项目现场挖机涉土作业无抑尘措施,裸露黄土未覆盖到位,硬化路面保洁差,灰土拌合站采取密闭措施不到位,项目涉及我们和渭城区,联防联控机制下的联动执法制度在这里就起到了关键作用”秦汉新城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小组有关同志向我们展示了9月8日检查辖区内一处项目存在问题的督办单。
联合执法发现问题后的第一时间,督办单就下发至秦汉新城开发建设部和周陵街道办,并按照新城生态委办《关于继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暗访督查工作的通知》的统一标准,提出了相关整改要求。企业进行整改后,联合执法队伍还将适时对督办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复查,对整改不力和复查中新发现问题,将采取再次督办、追责问责。
近年来,关中地区空气质量稳步改善,联防联控以颗粒物排放源管控为核心,重点围绕秋冬季散煤治理、烟花爆竹禁燃禁放、露天焚烧、扬尘防治等工作开展联合督导检查行动,为改善秋冬季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提供保障,但成效还不够明显,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压力大,清醒认识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才能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和应急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下一步,秦汉新城将持续提高治理政策协同性,执行同一治理标准、实行同一应急响应机制,细化联防联控具体措施,从源头治理、数据共享等方面深入合作,按照“协商统筹、责任共担、信息共享、联防联治”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完善协作机制,不断增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合力,突出重污染天气应急、颗粒物协同防控和交通、工业、扬尘、生物质焚烧、燃煤协同治理,在大气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上共同发力,促进实现优良天数增加、污染物物浓度下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目标,打好组合拳,种好责任田,擦亮生态底色,持之以恒推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打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