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城市管理局坚持把渣土运输安全集中治理工作与“四下基层”制度有机结合,着力推进领导干部下沉一线现场办公,压实责任、防范风险、严格执法、长效管理,建立落实全链条安全事故防控机制,取得较好成效,工作做法连续三年被《八闽快讯》刊发交流,并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
强化政治站位,压紧压实责任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开展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和“防风险 保安全 迎二十大”安全生产百日大会战,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驾驶员安全责任落实。与市纪委监委建立信息报送、协作联动、情况报告、线索移送“四种机制”,主动接受市纪委监委监督,压紧压实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研究出台全省首个《渣土运输安全标准化提升细则》,进一步推进源头管理标准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部门监管具体化。
强化齐抓共管,防范化解风险
泉州市城管局牵头交警、交通、住建、资规、水利、应急、生态等部门协同联动,从巩固联防联控机制等六方面推进渣土车运输专项整治。坚持系统治理,抓住关键环节精准发力,严把“六关”,防范化解风险。
盯紧源头关。设立渣土装载起运源头管理标准,分别打造矿山砂石堆场、建筑工地、搅拌站、水利项目四类渣土运输装载标准化管理样板,运用信息手段监控项目工地严格落实“一不准进、三不准出”管理。今年以来共对278个住建项目、97个搅拌站、42个矿山砂石料场、8个水利项目进行检查督导,下发工作提醒单25份,涉及源头管理缺失及滴洒漏问题12份,提醒问题58个,已督促整改55个,剩余3个正在整改。
夯实企业关。细化企业主体责任清单,督导企业落实“五个一”,即:成立一个安全管理领导班子、建立一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每月组织一期安全教育培训、每月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每季对车辆组织一次性能检测维保。今年以来共检查运输企业24家、项目源头45个,发现问题46个。
管好路面关。严格落实建筑渣土处置核准制度,合理优化渣土车运行路线,落实《路线牌》制度。针对渣土车事故80%发生在右侧的情况,开展“远离风险、远离右侧路面”专项行动,督促渣土车远离右侧风险人群。
强化驾驶关。落实驾驶员星级评定。依托管控平台,建立驾驶员全要素管理档案,督促企业录入驾驶员身份信息、教育培训、违法违规记录、安全文明驾驶行为、奖惩考核等,实施全程化、常态化、动态化管控,督促驾驶员守法安全文明驾驶。依托管控平台对全市7527名驾驶员建立全要素信息台账,将驾驶员的身份信息、身体状态、在岗表现、培训情况、交通事故违法记分等情况记入档案,落实动态监管。
抓好技防关。注重消除右侧盲区,督促全市7650辆渣土车100%安装右侧盲区报警装置,倡导安装360环视报警系统,每季开展1次车辆外观核验,着力提升渣土车安全防范性能。
严格执法关。牵头协调开展多部门多区域联合执法、交叉执法,加大执法密度和频次,持续保持高压执法态势,严厉打击渣土车超速超载、乱倾倒、滴洒漏、未办理路线牌等违法违规行为。共组织全市异地交叉执法3次、组织部门执法1.47万次、联合执法535次,累计出动5.68万人次,查处违规渣土车6850辆(次),处罚金额537.7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