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市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过渡期截止日期临近,为确保辖区违规车辆“有序退场”。连日来,石景山鲁谷街道永乐西南社区积极行动,打好“感情牌”、敢啃“硬骨头,在街道有关科室的政策支持下,全力推动清理违规电动三、四轮车工作有序开展。
摸排底数 面对面解读政策
要做到违规电动三、四轮车清零,摸清底数是关键。连日来,社区工作人员顶着寒风,开展车辆清查工作,无论是明面上停放的车辆,还是隐藏在犄角旮旯的“僵尸车”,都逃不过社区工作人员的“火眼金睛”,从车主姓名、车辆型号、联系方式等都做到认真记录、心中有数。
同时,社区工作人员还耐心讲解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过渡期政策,利用见面谈、网上聊、设立宣传展板等形式,宣讲法规政策,告知居民过渡期截至今年年底,引导居民不购买、不使用、不乘坐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答疑解惑的同时,提示居民要时刻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
情理结合 打好“清车”感情牌
在大力持续开展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过渡期”政策宣传的同时,社区还充分借助楼门长、“老街坊”志愿者、在职党员、热心居民等“民间”力量,打好“感情牌”,针对部分存在侥幸心理及抵触情绪大的居民,通过敲门入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针对性地、一对一地做动员劝导工作。
居民付阿姨是社区里的一名老党员,同时也担任着楼门长的职位,在了解到包楼社工三番五次找本单元的一车主做动员工作均没有成效后,她便主动敲响该居民的家门,进行耐心沟通,或许是相识十几年的信任,该居民抵触情绪最终得以消除,十分配合地处置了违规车辆。
换位思考 保障居民根本利益
此外,社区也充分考虑到车主多为老人或行动不便的困难人群,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也为给予车辆公正的回收价格,社区工作人员寻找多方回收资源,让居民通过多方比价的方式,自主选择合适的回收形式,尽可能地减少居民的损失,让居民回收意愿与效率进一步提高。
社区某单元楼的一户居民,常年患病,子女又不在身边,该居民又需要定期用车载老伴去医院。社区充分考虑到老人事迹困难,多次上门为老人想办法、出主意,共同研究解决方案,也和其子女进行沟通,最终老人也认识到违规三轮车的安全隐患,表示支持国家政策,主动处置了违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