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翻译变革教学 助力新时期人才培养

科技翻译变革教学 助力新时期人才培养

来源:中国日报 2023-11-30 17: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3年11月25日,第二十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会议深入探讨了科技翻译的历史沿革、时代发展、学科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对翻译教育的深远影响。在“分论坛一:翻译服务”与“分论坛五:翻译教育”中,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徐托、廊坊师范学院李慧芳老师分别就人工智能技术对翻译服务领域的影响、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教育的演变和挑战展开探讨。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翻译智能修正与评估技术

徐托副院长的报告题目是“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翻译智能修正与评估技术”。他以iTranslate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与实训平台(以下简称“iTranslate”)应用为实例,介绍了翻译智能评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他指出,iTranslate主要采用了BERT、GPT、BART、T5等在内的各类主流预训练语言模型,在翻译质量、语料库构建等方面都有较好表现。同时,iTranslate集语法纠错与语义校验于一体的自动化智能修正技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改进翻译质量,降低错误率,减轻教师工作量,实现翻译教学的智能化;基于语言模型的自动化评估功能,则快速判断翻译质量,并给出指导性反馈,有助于学生理解翻译标准,主动改进翻译能力。他认为,大语言模型技术在翻译自动化方面拥有广阔前景,通过在翻译教学与技能培养全流程的拓展应用,能够打造真正智慧化的翻译学习生态系统,以培养未来高素质的翻译专业人才。

翻译技术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

李慧芳老师以“翻译技术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题,分享了院校基于iTranslate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与实训平台(以下简称“iTranslate”)进行教学创新探索、完成专题项目、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经验。她指出,iTranslate采用以“CAT+MT+PE”为代表的翻译技术,为高校翻译行业师生提供一站式翻译教学与实践平台,同时兼具教学管理功能,帮助学生及时获得反馈、教师及时查看结果,获取智能、客观、科学的综合性测评数据,从而改进自身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形成良性循环。她还介绍了学校使用iTranslate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与研究基地”网站翻译项目的过程,向与会专家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翻译服务领域重大作用。她呼吁大家正确认识翻译技术,做好价值引领,有效优化传统翻译教学体系,实现翻译教学的全面创新。

本届科技翻译研讨会搭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交流和协作平台,来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近260位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大语言模型时代科技翻译实践新模式,开辟翻译国际传播新路径,拓展国家翻译能力研究新天地,促进语言服务生态新发展。外研在线诚邀各位携手并行,共同推进我国翻译教育新未来!

【责任编辑:韩鹤】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