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日子唱进歌声里

把好日子唱进歌声里

来源:江西日报 2023-11-28 10: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

把好日子唱进歌声里

——从会昌县十届农歌会感受乡村振兴脉动

刘兆春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颖 侯艺松

悠扬婉转的原创山歌、勾人回忆的经典老歌、紧跟潮流的流行歌曲……11月19日晚,“会昌独好”杯第十届农歌会总决赛在会昌县火热上演。农歌会里有人物、有故事、有情怀,是记忆里的文化音符,传递着几代人的青春和梦想。自2009年创办以来,会昌农歌会已举办十届。一场场农歌会,正成为当地群众表达情感、唱响家乡好日子的生动载体。多年来,农歌会的举办不仅让大众看到了乡村和基层文化纯真、美好的样子,同时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乡村的生活方式,让歌声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扎根乡土,唱出时代内涵

“每届农歌会我都和家人来看,内容越来越丰富。”观众龙女士对当晚的演出十分惊喜,“今年在比赛现场新增了舞龙、剪纸、搬马灯等许多本地非遗表演,令人大开眼界。”

“从第一届到第十届农歌会,比赛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在不断丰富。”会昌县文广新旅局党组成员梁玲娜介绍,“第一届农歌会只有一场赛事,形式上就是参赛选手唱歌。而今年,从初赛、复赛、晋级赛、半决赛,直至总决赛,历时近6个月,共举办了34场赛事。”

▲在晋级赛现场,许多商家在此摆摊。摄影︱通讯员 刘兆春

今年34岁的选手程基正曾参加过第二届农歌会,在他看来,比赛场地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当年只在县文化广场简单搭个舞台,用彩布做背景,音响杂音也重。”他回忆道,“今年的舞台效果令人震撼,五光十色的射灯、绚丽大气的电子屏、立体环绕音响……效果堪比演唱会。”

《清平乐·会昌》《美丽汉仙岩》《风景独好数会昌》……同时,近年来,在农歌会的舞台上,越来越多独具会昌风情的歌曲涌现出来。“我们鼓励选手唱原创歌,唱具有会昌特色的歌,这些歌唱出了会昌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会昌。”梁玲娜说。

本届农歌会上,各类非遗技艺、传统山歌、乡土画作轮番上演,描绘百姓身边的景和事,带着泥土上凝露沾香的情与味。乡村振兴,既在塑形,也在铸魂。常办常新的农歌会,是对乡风民俗的坚守,不仅反映了百姓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更把农民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化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全民参与,共奏幸福乐章

比赛当晚,来自会昌的小学教师吴春燕荣获冠军。装修工人刘松奉上经典老歌《妈妈的手》,最终获得季军……“第一届举办的农歌会仅限会昌本地农民参加,如今参赛选手不限户籍、职业,今年有来自各行各业的近2000名选手报名,人数比第一届翻了十倍。”梁玲娜说,“如今,会昌农歌会已成为全民盛会。”

▲农歌会冠军获得者吴春燕演唱现场。摄影︱通讯员 刘兆春

赛场上的视听盛宴不仅引起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更吸引了众多网友在线观看。“我们是从第六届农歌会开始对决赛进行现场直播,当时只有一家直播平台。”梁玲娜说,“今年共有10家网络媒体对决赛进行了同步直播,当晚在线观看人数突破了1200万人次。”

会昌农歌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名气也愈发响亮。“在网络媒体还未普及的年代,对农歌会的宣传范围仅限于当地百姓家门口。”梁玲娜说,如今,主办方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到农歌会,许多观众慕名而来,还有不少网红到此打卡。

“我参加第六届农歌会时,是开着货车在路上偶然看到了宣传横幅,就去现场报了名。”选手邹志丹是一名货车司机,这是他第4次参加农歌会。“今年不仅可以线上报名,主办方还为每名决赛选手拍摄了一段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热。”他赞许道,“这种形式以往从未有过,让我感到县里对选手越来越重视。”

由于农歌会多阶段的赛事在各乡镇就地举办,当地百姓都将农歌会视作展示各自乡镇形象的难得时机。

右水乡的百姓在农歌会举办前自发地对圩镇文化广场进行彻底清理;庄埠乡为防止农歌会因停电中断,找出了多年未用的柴油发电机备用;永隆乡为使选手有好的表现,不仅组织村民帮助选手完成农活,还组织了预演……村民们自告奋勇、争先恐后,人心聚在一起,一场场农歌会就此活了起来,不仅激起了百姓的表演热情,更凝聚起大家的情感。

激发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举办农歌会以来,我们村里还时常开展一些唱歌跳舞类的文化活动。”站塘乡南坑村56岁的村民王三招笑着说,“我喜欢唱山歌,以前总是边干农活边唱,现在村里和乡里都有专门的场地和设备,为我们提供了舞台。”

不少村干部也表示,以前村民的娱乐消遣无非就是喝酒打牌,现在大家一同唱歌跳舞,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村风民风也好了。农歌会正不断用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去浸润、感染和引领群众,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乡村文化生态和村民生活习惯。

▲冠军的奖品之一——一头牛。 摄影︱通讯员 刘兆春

“仓廪实而知礼节。”一场场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农歌会,就像一根纽带,将文化文明、经济发展等紧紧串联在一起,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我们今年在许多赛点都设置了摊位,不仅为游客和市民带来新体验,也激发了更多消费需求,释放出更大市场活力。”梁玲娜说道。

今年8月在风景独好园举办了农歌会晋级赛,商家可以在现场免费摆摊。当日,京会多食品摊主刘五娣带了红薯干、酸枣糕、李子干等晓龙乡的农特产品摆摊销售,几个小时内就销售一空。“比赛现场人流量非常大,是个绝佳的宣传平台。”刘五娣说。

“农歌会激发了乡村经济繁荣的可能性。”梁玲娜表示,今年的决赛现场上,不仅将会昌的旅游景点、传统民俗、当地特产等作为推介内容穿插其中,比赛奖品也大有深意。

据了解,往届比赛的奖品通常是现金和代金券,今年为了推广当地的肉牛特色产业,便将一头牛作为奖品之一。此外,各个乡镇还把鸡、鸭、鹅等家禽家畜和香菇、酱干等土特产作为阶段性赛事的比赛奖品,让今年的农歌会成为了推广当地农特产品的平台。

以歌为媒,经贸唱戏。走过十届的农歌会提振了乡村的“吸粉力”,开拓了乡村旅游、特色非遗等广阔的农村市场,更增强了地方影响力和知名度,点燃其他乡村产业“导火线”,形成一个可持续、可发展、可循环的乡村振兴建设。

版面编辑:单丹

制图:赵一越

编辑:王静仪

复审:任宇博

审签:邵平

【责任编辑:胡晓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