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穿城 打造定安幸福河

碧水穿城 打造定安幸福河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1-22 13:5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早上六点,朝阳将露未露,晨光已先一步洒向大地。溪水映射朝晖,波光粼粼;两岸花草摇曳,露珠散落;在滨水区亲水步道上,不少居民正在此处晨跑,由中国铁工投资市政环境公司承建的定安县潭榄溪(拦河闸-见龙大道段)整治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所建工程区域内呈现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

定安县潭榄溪(拦河闸-见龙大道段)整治工程是定安县“六水共治”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通过护岸工程、排涝工程、滨水文化休闲设施工程等方面的建设对潭榄溪城区段进行综合治理,全面促进河流水生态修复,构建河势稳定、泄洪通畅、红绿空间错落有致、岸坡稳定整洁的美丽河湖生态空间,对推进定安县城“静美定安、祥和家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治水以利民,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

下午两点,仿佛开启了定时装置的大雨如期而至。连日来的降雨,使得潭榄溪河道水位大涨。流水“喧嚣”地冲刷着两岸,却在抛石护坡的束缚下“乖乖”流向远方。经工程整治后的河道恢复了应有的防洪排涝功能,水土流失的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原来的主河槽两岸是自然的土质岸坡,岸坡抗冲蚀能力较差,每遇暴雨、洪水就发生小面积的坍塌,现状塌岸较为严重。泥沙的冲刷和后续河道的淤积,不仅降低了水质,也极大的削弱了河流的行洪能力。”该项目建设负责人董光磊讲述道,“不仅如此,原有的排涝涵壅塞严重,甚至失去过水能力,基本丧失了防洪排涝的作用,如果遇到降水集中的情况,极有可能因为排水不畅,造成洪涝灾害。”

针对现状河段存在的典型问题,项目紧抓“水质”和“水量”两条主线,对潭榄溪城区段长1.6km的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景观提升、水土保持等针对性的治理。现如今,1603m的岸坡上铺上了近19500m2的混凝土预制块,裸露易蚀的土质护坡被坚实的抛石护坡所取代,新建的混凝土护脚维着护坡的稳定;河流沿线8处水毁点得以修复,还岸坡完整,河道畅通;原本残损壅塞的老旧排涝涵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9处宽阔坚实的排涝涵。中铁市政环境公司一年多时间的治理建设切实恢复了河流的基本功能、修复了河道的空间形态,极大地改善了流域内的环境质量。

二、亲水以惠民,打造滨水区带状公园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雨后的潭榄溪两岸,空气清新,不少居民在此散步闲聊、运动健身、凉亭饮茶、听风赏月……独属于当地民众的夜生活开始了,原本杂草丛生的滨水区俨然变成了一处可供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带状公园”。

“连一处水系,治一渠活水,成一处风景,惠一片民生。”项目自实施以来,就始终以群众满意为导向,以打造一方呼吸生长的弹性水岸、一条多彩交织的活力云廊、一处水城共融的未来前厅为建设目标,在着力恢复河流生态结构与功能的同时,加强滨水区生态文化建设,梳理原本荒草丛生的河流两岸,规整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生态绿化修复52370m2,共计铺设草皮约10000m2,种植花草植被30余种及椰子树、王棕等热带风情乔木300余株,并在花草错落间新建游步栈道3765m,全力打造出一条生态环境优美的滨水风情带,真正做到让河流活起来、景点靓起、岸线美起来。

“现在河两岸绿了,水清了,景也美了,闲暇时间我们都会带孩子来这里玩耍,散散步、看一看美丽的风景,感觉心情也变好了。”附近居民们对整治一新的流域环境啧啧称赞。

三、兴水以富民,助推“水利+旅游”产业发展

如今的潭榄溪成为广受当地居民喜爱的“幸福河”,这里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是展现城市活力形象的重要窗口。

每个晴朗的夜晚,清凉的椰风吹散白天烈日炙烤过的大地的余温带来丝丝清凉,水岸两边的亲水步道上游人如织,他们三三两两彼此分享着有趣的事亦或是烦恼,路灯下,一些居民则在步道两边摆起“地摊”售卖零食、饮品、应季水果等,摊主叫卖声,顾客交谈声给河岸两边增添了更多的“烟火气”。“夜市经济”的出现表明依托潭榄溪将水生态治理充分融入乡村发展的模式已初具雏形。在未来定城段两岸还将继续进行水岸联动,不断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土地开发,逐步实现从生态环境优化到生态经济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转化为生动现实。

据悉,中铁市政环境公司在定安县承建了海南省定安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定安县南蛇沟流域生活污水排放口治理等一系列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扛牢治水兴水责任,从涵养水源、修复生态入手,以龙州河和潭榄溪为脉络,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把治水与治林、治田有机结合,提高了河道防洪和排涝功能,提升了河湖水环境质量,成功打造了集娱乐休闲、农耕体验、科普教育基地等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治水示范样本。

治水利民、亲水惠民、兴水富民。中国铁工投资建设集团中铁市政环境公司始终致力美丽中国建设、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以水为笔用匠心描绘定安县治水新蓝图,跑出“第二曲线”加速度,做好“水文章”,走好“生态路”!(图片由杜胜男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