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同的骄傲”——“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与携手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高端论坛在老挝举行

“我们共同的骄傲”——“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与携手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高端论坛在老挝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1-07 16: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11月7日曼谷电(记者 杨万丽) 11月6日,由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老挝国立大学、老挝中华总商会联合主办的“我们共同的骄傲——‘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与携手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高端论坛”在老挝国立大学举行。来自中、老、泰等国的近300位政府、智库、媒体、商界及学生代表出席。

来自中、老、泰国家的近300位政府、智库、媒体、商界及学生代表出席在老挝国立大学举办的“我们共同的骄傲”——“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与携手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高端论坛。(图片由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提供)

论坛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中老两国互联互通建设成果,交流了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中老铁路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义,共同探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的亚太实践路径,并鼓励更多青年人投身参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

老挝国立大学校长乌东 (Oudom Phonekhampheng) 表示,中老铁路及社会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亚太实践,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与此同时,中老两国贸易投资不断加强,为老挝年轻人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同时也让更多青年参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泰国前副总理披尼 (Phinij Jarusombat) 在致辞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远见卓识,是中国智慧的体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亚太各国互联互通不断加强,贸易投资合作大幅增加。中老泰铁路为沿线地区带来了发展,让两国人民往来更加密切。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合作我们看得见摸得着,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走向繁荣,让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本次论坛活动对于推动中国与东盟治国理政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中老泰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一带一路”国家正在逐步走向繁荣。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在论坛发表致辞,他说:“当前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时代价值和战略意义更为凸显,具有积极示范引领作用。相信增进人文交流、拓展务实合作是进一步深化中老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也是两国广大人民的共同期待。新时期,中老两国应该携手推进媒体协同协作,讲好中老两国鲜活友谊故事,携手加强智库交流合作,增进中老治国理政经验互鉴,携手加深青年理解互信,夯筑中老友谊赓续坚实基础。”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在论坛发表致辞(图片由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提供)

老挝前副总理宋沙瓦 (Somsavat Lengsavad) 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老中铁路是我们共同的骄傲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宋沙瓦说:“中老铁路是中国标准高水平铁路在亚太区域的重要实践,为老挝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让老挝人民局长久以来的愿望得以实现,是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他说:“老挝人民为拥有第一条铁路感到骄傲和自豪,让老挝从‘路锁国’成为路连国,从发展的洼地变成繁荣的高地。中老铁路是东南亚第一条现代化铁路,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新,为老挝沿线地区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中老国两国将给将携手共建命运共共同体,再接再厉、善作善成,把中老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

中国驻老挝大使馆临时代办王畅表示,老挝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并同中国签署共建合作文件的国家之一,中老铁路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全球瞩目,带动中老命运共同体蓬勃发展,堪称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先行和示范。今年10月20日,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在北京会晤后,共同签署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新的五年行动计划,为下阶段中老关系发展擘画蓝图、提供遵循。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和重要路径。作为社会主义亲密友邻,中老在践行重大倡议上历来走在前列。

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 (Wirun Phichaiwongphakdee) 以治国理政思想是中国给与发展中国家最宝贵的公共产品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威伦主任表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让世界山水相连,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局长。“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为人类社会贡献出至关重要的中国智慧。

在以命运与共 共建守望相助的友好家园为主题的圆桌会议上,来自中老泰铁路沿线国家的代表,共同回顾“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成果,并探讨中老泰铁路对区域互联互通、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等话题。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