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身边榜样】何昌:弃商从“渔” 捂热山村“冷经济”

绥阳发布 2023年10月31日 08:42
图片

图片

青山环绕、碧水流淌,穿过绥阳县坪乐镇解放村蜿蜒的山路,在曲径通幽处,一个位于天坑下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映入眼帘。崖上草木葱翠,山泉水顺崖而下汇聚成一池碧波清潭,成群结队的鱼群在池中自由自在游动,宛如人间仙境。

图片

基地的主人何昌正在鱼池旁清理树叶、投喂鱼食,不时查看鱼儿的生长情况。“冷水鱼养殖对环境要求特别高。”何昌介绍说,“这里四面环山,植被多,常年气温保持在12至18度,水源来自崖上的山洞,水质特别好,非常适合饲养高端冷水性鱼类。”

年过半百的何昌是遵义市汇源大鲵驯养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是一位返乡创业者,在这个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冷水鱼养殖基地,他凭借着一股子肯吃苦、不怕输的拼劲和热情,硬是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沟里捂热了“冷经济”。

图片

“以前我在外省开鞋厂做生意,2013年春节回来看到家乡变化特别大,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当时也想响应回乡创业的号召,回家来干点实事。”说起弃商从“渔”的初衷,何昌表示,当地优良的环境和水资源,让他萌生了发展冷水鱼养殖的想法。
说干就干,2014年,何昌成立了遵义市汇源大鲵驯养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建造养殖基地,2016年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七年多来,何昌多次外出学习,并经常在全省冷水鱼养殖群内向专家老师请教养殖技术,经过一路摸索,他的养殖经验日趋丰富,基地规模也越做越大。
“这不光是地上的鱼池,还有一层地下的哟!”带着几分好奇,跟着何昌前进的方向,步行穿过一段狭窄的阶梯,下到天坑底部的山洞,眼前是一幅别有洞天的光景。
图片
洞内几十口池子整齐排列,每个池子上方连接着一根水管,山泉水随之缓缓流进池内。与地面的池子不同,这里养殖的全是喜暗不喜光的娃娃鱼。

“地上+地下”,这种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养殖模式,在丰富养殖种类的同时,也让有限的空间得到了最大利用。目前,基地内已有大小不一的鱼池48个,养殖了中华鲟、鲤鱼、娃娃鱼、松浦镜鲤、银雪等品种,共15000余尾。

图片

好山出好水,好水养好鱼。冷水鱼生长速度缓慢,平均生长周期一年半至两年,但其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高,最贵的品种一斤可以卖到100多元。

图片

“目前我们主要是供应高端鱼庄和酒店,因为山泉水养出的鱼肉质细嫩紧实,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一年能销售两万余斤,年纯收入大概30万元左右。”算起这本收入账,何昌很是满意。
何昌告诉记者,他所养的鱼之所以销路不愁,还有个原因是生态养殖。“养殖场内禁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中华鲟喂养专用鲟鱼料,而其他鱼类则是喂养提前三天泡软的玉米、小麦等,确保品质上乘。”
图片
冷水鱼生态养殖,切切实实让何昌端上“金饭碗”的同时,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好“钱”景,不少附近的村民在何昌的带领下也开始加入到冷水鱼养殖的“大军”。
“养鱼能顾家,赚的钱也不少。”解放村村民李庆说,“我一直在养殖基地务工,帮忙养鱼、打扫卫生、装车,而且我自己也养了一千多斤鱼,何总全程给我提供技术指导,一年下来收入就很不错。”





图片





图片

深山峡谷水流淙淙,山谷泉水叮咚,夹带着丝丝凉意。在这样一处“世外桃源”,何昌每天端着鱼食,走在养殖池间纵横交错的小道上,一次次往鱼池抛洒鱼食,池内鱼儿争先恐后地抢食,池面泛起粼粼波光,此刻的他最为开心。

“接下来,我还准备扩大养殖基地规模。”谈起对未来的规划,何昌信心满满,“一方面是增加鱼的品种,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加入冷水鱼养殖,向他们传授好技术,让大家共同致富。另一方面,我计划将基地打造成一个集休闲、避暑、餐饮于一体的农旅观光园,通过不断丰富业态,将这份产业做大做强。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办: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石芝谋 | 总编辑:卢永贤
副总编辑:彭坤煜 李珊珊
责任编辑:周丽蓉 | 责任校审:彭坤煜
全媒记者:王婵娟 王泽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绥阳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