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因其自身能级低,财政收入和产业基础相对较弱,缺乏知名企业和产业领军人才,发展平台与通道有限,人才吸引力不足,加之各地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造成大量人才“外流”,人才工作举步维艰。要想破解这一困局,“准实优”三个字是个中关键,唯有在推动人才引进、人才评价、人才环境等环节协同发力,才能“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才引进上,突出一个“准”字。人才引进要克服“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大力引进什么样的人才,小县城尤其要小而精,不能好高骛远,一味追求引进多少博士、多少领军人才。多在实用性新型人才、紧缺型技能人才方面发力,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精准引才。应坚持刚柔并济,聚焦县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实际发展需要,全面梳理各类人才需求清单,积极到科研院所、高职院校、技工学校引进相关人才。建立健全县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以乡贤乡情为纽带、以优质服务为手段,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项目带回本土,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人才评价上,做到一个“实”字。识人用人,评价方法至关重要,正如“黑猫白猫,会抓耗子就是好猫。”对人才而言,这只“耗子”就是实绩。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价值导向,打破以学历、职称、职业技能为标准的“唯帽子论”人才评价方式,探索建立与县域人才结构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化评价体系,总结梳理人才在岗位上的具体表现和工作实绩,充分了解人才的品德、能力、业绩情况,把工作勤勉、实绩突出、群众信赖、企业认可的人才选出来、用起来。同步开展乡村人才培育,深化乡村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拓宽职业农民职称评审渠道,充分调动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大力选树优秀乡村人才典型,营造尊才重才爱才的浓厚氛围,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环境打造上,坚持一个“优”字。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才竞争,短期看投入,中期看政策,长期看环境和生态。因此,要抓住服务保障这个关键因素,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开发数字化系统应用,实现多频事项“一网通办”,提升产业、人才集聚价值。紧贴人才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协调解决人才医疗服务、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组织开展国情研修、走访慰问等系列活动,积极为人才搭建发展舞台,架设干事创业平台,全力帮助人才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断提高人才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县域建设中规划增设人才景观和参与性互动设施,着重突出人才元素,推动人才元素植入县域文化,持续浓厚尊才爱才尚才氛围。以数字化思维重塑人才服务好生态,扩大人才在当地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真正让人才留得住、发展好。
供稿:会昌县 吴桦 廖桂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