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0月25日电 10月22日至24日,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合肥举行,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同期组织了新材料科技与产业论坛,来自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代表在全体大会、分论坛、专题研讨上做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主席干勇分析指出,我国新材料产业仍需在自主创新上持续发力。干勇说,虽然我国显示产业规模已是世界第一,但新型显示用材料仍大量依赖进口。我国集成电路制造涉及的近30种矿产对应的关键基础材料,如超高多晶硅、成膜树脂、超高纯金属靶材、电子级铜箔等严重依赖进口,材料深度提纯技术成为制约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卡脖子"环节。
同时,我国新材料产业也面临重大战略需求,进入了发展关键窗口期。干勇说,随着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需求爆发,我国稀土永磁材料消费量已达全球第一,产量占全球近九成。我们要看得长远,提前布局,才能把握后发优势。干勇表示,在基于摩尔定律主导的集成电路技术上,我国和西方差距很大,很难在短时期内赶上去。但如果以半导体新材料为突破口,在相关技术领域换道超车,则有望重构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格局。
据了解,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成立于2017年,联合体主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以重点学科领域和产业领域发展为导向,搭建学会协同创新、联合攻关、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大平台,推动面向大学科领域或全产业链的学会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