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立足地方乡村振兴发展实际,持续探索烟区产业综合体运作,加强“烟+稻+N”多元产业融合,深化农网“烟草+N”共建模式,为乡村振兴增“香”添“色”。
稻香满园 让农民腰包“鼓得圆”
正值秋粮收获季,饱满的稻穗铺满田野,收割机在金色的稻浪中来回穿梭……,这是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建宁的丰收景象。
每年这个时候,建宁莲乡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勤建又要忙起来了,继续为各地水稻种植户,提供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服务。
今年是黄勤建种烟的第一年,种植面积为180亩。烟叶采收后,田里种上了水稻制种。10月11日,黄勤建驱车将烟后水稻制种送至均口镇修竹产业综合体。
“烟后水稻制种在这里可实现从烘干到精选、仓储一条龙服务。省时省力,还能创收。”黄勤建向修竹村承租了40多个烤房,既用于烟叶、水稻制种的烘烤和烘干,也可租赁给其他村民使用。
今年以来,建宁县局(分公司)持续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龙头、以烟农为主体、以合作社为辅”的烟区产业综合体运作模式,实现“以烟为主、以烟促稻、以烟稳粮”,积极推动产学研三方联动,充分发挥烟叶与水稻生产协同效应,促进“产业政策融合、生产区域融合、种植主体融合”,激发了发展新引擎。
一方面,加强田间技术管理、机械化应用等,提升烟叶质量;另一方面,加强产业综合体的密集式烤房群高标准建设,提升烤房使用效率,促进烟农降本增收。
“现在技术指导、配套烤房都齐了,上半年种烟叶,下半年种水稻制种,‘烟稻轮作’模式让腰包鼓起来咯。赶明儿产业综合体还能发挥农户培训、农资展示等功能,不仅能挣钱,还能学技术咧。”饶国安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烟稻轮作”模式,让农民腰包“鼓得圆” 建宁县局供图
片片“金叶” 铺起增收致富路
正因为烟叶是多方受益的产业,建宁县局(分公司)始终将烟叶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持续发力。
“有了去年的经验,我认为技术比较重要。我出资金,两个种烟技术过硬的烟农作为合伙人出技术,目的就是种好烟叶,卖个好价钱。”今年,里心镇花排村支部书记李崇芳,将种烟面积增至240亩,烟叶收入为118万元。
李崇芳种烟纯属偶然。2022年,里心烟草站的烟技员得知李崇芳要带领村民靠土地致富,为之介绍了“烟稻轮作”模式。
得知“烟稻轮作”不仅适合建宁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还能大幅度降低病虫害,改善土壤,实现种烟、杂交水稻制种收益双提升,李崇芳激起了极大兴趣。
经过土地流转,2022年李崇芳种植106亩烟叶。在烟草站的帮助下,他完成从烟叶种植、田间管理到采收、烘烤等过程,烟叶和烟后水稻制种收入较为可观。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民看到“烟稻轮作”带来的效益。2023年,花排村种烟面积增长2.7倍。
在“烟稻轮作”的基础上,建宁县局鼓励村民,通过“烟+烟后制种+N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增收致富。
“致富带头人”李崇芳,带领村民在田块附近种植黄花梨、黄桃等,还帮村民拓宽其他农产品销售渠道来增加收入。
发展是硬道理,产业是硬支撑。有了“烟+烟后制种+N产业”发展模式,乡亲们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
烟叶产业是烟农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建宁县局供图
果香四溢 甜了群众心田
建宁是远近闻名的莲子之乡,每到莲花盛开、莲子盛产的季节,客流量“噌噌噌”上涨。为此,建宁县局(分公司)做好针对性经营指导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在建宁县均口镇均口莲花街的青云超市,经营者曾冬梅积极为顾客提供旅游指导、土特产推介等,做好经营的同时,为莲子、笋干等特色农产品销售增加新渠道。
特色农业发展,连着百姓的“钱袋子”。近年来,建宁县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把莲子、种子、梨子等产业作为富民产业来发展。
今年以来,建宁县局立足地方实际,稳步推进农网建设,走访对接当地政府相关机构、金融机构、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等开展农网“烟草+N”共建模式,对接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98户,为零售户办理贷款1000余万元;黄桃、黄花梨等水果主要产区零售户,共计代收邮寄费用总额18.78万元。
多方共同发力,让零售户感受到“资金有保障、增收有方向”,实现“受益于多方”;让烟草行业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凝聚更多力量。
走进里心镇新圩村谢接福的小店,宽敞明亮的店堂、一摞摞邮政快递包装袋,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每天都有200多个满载着黄桃或黄花梨的邮政快递包裹从我的小店发出,水果季可增收1.8万元。”自谢接福的小店“升级”为建宁县里心镇新圩村客货邮便民服务点以来,解决了老百姓寄递难的问题,打通农特产品外销“第一公里”,实现了助农惠农。
如今,在建宁,像这样发展农网小店还有很多,它们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外面的世界,让果香“飘”得更远。(王丹丹 陈吉 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