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推动高校国际化进程:2023“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文化论坛圆桌对话(二)成功举办

10月16日,作为“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文化组织联盟举办的首场学术活动,2023“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文化论坛在北京召开。

携手共进,推动高校国际化进程:2023“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文化论坛圆桌对话(二)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0-20 13: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10月20日电 10月16日,作为“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文化组织联盟举办的首场学术活动,2023“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文化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共分四场圆桌对话,在第二场主题为“‘一带一路’与高校国际化”的圆桌对话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朱昌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计金标、中南大学校党委副书记蒋建湘、厦门大学副校长史大林、泰国英语教师协会主席辛哈纳·诺男和非洲英语教师协会创始人兼前主席艾曼·伊勒塔伊布·伊勒谢赫分享了各自所在高校在国际化建设进程中的创新思维和特色,畅谈了衡量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标准,并对联盟在助力高校国际化建设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期许。本场圆桌对话由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刘骏主持。

中外嘉宾以“‘一带一路’与高校国际化”为主题展开圆桌对话。

朱昌荣表示,高校的国际化建设应根据合作对象的不同而探索多样的国际化合作方式、合作理念。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强大的科研团队和科研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国际化学生培养和国际化合作方面紧密围绕科教融合发展。他认为,高校的国际化建设应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建立彼此信任、相互成就的合作机制。

计金标指出,“一带一路”与高校的国际化之间相互促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新开设了中东欧的语种和中东地区的语种。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反之,学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也能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动力。

“高校的首要功能是培养人才。如果高校培养的学生是国际化的人才,那么学校自然就是国际化的。”蒋建湘指出,高校的国际化建设应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而非以评价指标为导向。同时他认为,语言是影响高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因素。联盟的成立将有助于加强语言能力建设,进而推动高校的国际化的进程。

史大林认为,高校的国际化首先需保证学生、教师群体和各方面的多样性,其次需建立国际化的生态系统,确保外籍师生在学习、教学、生活等各方面无缝衔接。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高校的国际化建设是一个机遇、一扇大门和一个舞台,打造了拓展国际化的工作契机,在与世界进行对话的同时,展开合作、共同获益。

辛哈纳·诺男表示,他所执教的玛希隆大学与云南大学、汕头大学等中国的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项目。泰国和中国之间已经建立了非常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在联盟成立后,中泰应利用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强在研究和教育领域的合作。

艾曼·伊勒塔伊布·伊勒谢赫认为,衡量高校国际化的标准之一是人员的流动性,人员的流动必将带来知识的流动。联盟提供了一个智慧平台,汇聚了不同背景的学者。他相信,通过联盟成员的共同努力,将携手解决和应对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挑战。

刘骏在总结中表示,国际化正在形成中,关键在于各高校的队伍定位、对人才培养的理念、对科教融合的把控,以及对未来教师的要求和学生的希望。高校的国际化建设重在人才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需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研究能力、语言能力,同时也需具备多元文化的体验和意识,具有人文交流的能力。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