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稳稳的幸福——云南昭通发展小肉串烧烤产业观察

来源:新华网
2023-10-14 17: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昆明10月14日电 题:“串”起稳稳的幸福——云南昭通发展小肉串烧烤产业观察

新华社记者林碧锋

华灯初上,地处乌蒙山区的云南昭通,逐渐热闹起来。相约走进烧烤店品尝小肉串烧烤,逐渐成为当地的一种新风尚。小小肉串,不仅给城市带来烟火气,也“串”起稳稳的幸福。

昭通小肉串烧烤,一项沉淀了30余年的传统技法,近年来迸发出新生机。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昭通小肉串烧烤行业,作为南方酱派烤串代表的昭通小肉串烧烤逐渐声名鹊起。

“昭通小肉串烧烤改变了我的人生。”马亚说,他从小生长在昭通农村,14岁外出打工谋生,下过矿、进过化肥厂、经营过食堂,后来经营起小肉串烧烤,并在2015年创建甘马亚烧烤店品牌,开始了创业之路。

如今,通过努力经营,敢闯敢拼的马亚把品牌越做越大,他的公司成为当地小肉串烧烤产业的龙头企业。马亚说:“目前我们有7家品牌店,带动就业300余人,年产值4600万元。”

如何培育壮大小肉串烧烤特色产业?昭通的探索是市场化运作、标准化培育、技能化开发、规模化输出、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

昭通把小肉串烧烤产业纳入全市重点发展项目,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施昭通小肉串烧烤工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工程,推动有龙头企业带动、有培训基地支撑、有行业协会管理、有劳务品牌标准的产业体系建设。

为鼓励更多人投身小肉串烧烤行业,当地把昭通小肉串烧烤工特色劳务品牌纳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以技能助力产业发展。

昭通还制定了小肉串烧烤工行业标准,并积极改进培训内容、技能标准、质量体系等,开发出一批针对性、实用性更强的培训课程,更好地传承创新昭通小肉串烧烤制作工艺。

昭通小伙夏康曾在外务工,通过政府组织的小肉串烧烤工培训,如今他在甘马亚烧烤店上班,每月工资6000多元。“离家近,收入稳定,我想多学点知识,争取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肉串烧烤店。”

为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当地把扶持发展小肉串烧烤产业作为发展高原特色肉牛产业的重要支撑列入重点农业产业项目。

走进昭通大关县琦鑫农产品生产有限公司,肉牛屠宰、牛肉加工生产线一派繁忙。公司总经理丁琪说:“作为昭通小肉串烧烤的原材料供给商,公司与另一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小肉串供应链加工厂,把原材料供向全国小肉串烧烤门店,市场前景广阔。”

记者走访了解到,昭通还成立了小肉串烧烤产业发展协会,推进小肉串烧烤产业不断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升产业发展和增值空间,推动原材料配套农产品的规范化管理、规模化发展,完善冷链仓库中转站等产销环节配套设施建设。

小肉串,大产业。据昭通市人社局统计,目前,云南省内有昭通小肉串烧烤门店3600余家,全国达8000余家,年产值达100亿元,上下游产业带动就业7万余人,每人月均工资收入达6000元以上。

“培育昭通小肉串烧烤工特色劳务品牌,已成为稳就业促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昭通市人社局副局长吴淑荣说,昭通将不断壮大小肉串烧烤产业,紧密联系种、养、销等各环节,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把幸福稳稳“串”起来。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