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下乡”携手招联探索“助农路”:调研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23-10-12 16: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 李华锡 实习生 李崇盈 王歆婷)“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团十九大报告指出,聚焦青年人才培育扶持,接续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

今年暑假,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招联”)联合中国青年网开展助农“三下乡”公益活动,吸引了全国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走进田间地头、乡镇农村、企业工厂,调研乡村发展,普及金融安全知识,了解智慧农村建设,探索“助农路”,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提供帮助和支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实地调研新发现

图为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希望之光”实践团成员前往武定县罗婺彝寨向路人宣传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相关反诈知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鲁红香 摄

8月1日-2日,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希望之光”实践团携手招联,来到云南省武定县展开调研,通过参观当地彝绣协会和刺绣促乡村振兴工厂,团队成员了解到武定县彝族刺绣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困境,并初步接触武定县利用彝绣这一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方法和新路径。

据了解,武定县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蕴含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彝族是一个把千年文化系在指间、绣在身上的民族。彝族刺绣历史悠久,丰富多姿、制作精美,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代传承下来并不断创新的地方特色民族手艺。

团队成员首先来到武定县彝绣协会,经过调研,了解了一些关于传统服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从传承人的口中了解到彝绣传承的困境。据介绍,彝绣传承人数量少,年龄偏大,后继乏人。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对传统手工艺价值的认知不足,导致年轻人对彝绣传承的兴趣缺失。同时,彝绣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消费者对彝绣的认知度不高,限制了其发展。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针对这一问题,实践团就如何加快人才培养、创新经营模式和市场开拓,进而推动彝绣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而后,团队成员前往武定县刺绣促乡村振兴工厂,通过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交谈得知,该工厂主要为一些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农村妇女提供一个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没有收入来源的农村妇女可到工厂学习刺绣,而工厂也会将刺绣作品找到销售途径卖出去。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拍摄了一些关于彝绣的照片和短视频,并受到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助力提高武定县彝绣的知名度。

图为重庆大学膳若童星实践团成员在坛坪村和村民们就“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展开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戈婧懿 摄

智能建农村,数字化体系探索治理新模式

8月8日,重庆大学膳若童星实践团在招联的支持下来到贵州省册亨县冗渡镇坛坪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与当地村干部交流智能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冗渡镇坛坪村加快乡村数字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用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打造以智慧党建为核心,集智慧农业、智慧养老为一体的数字乡村平台,提升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为乡村振兴增添数字动能。

实践团成员跟随“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脚步,感受当地乡村的发展。“独居老人智能报警系统,作物牲口的实时监控……这都是对现代化乡村治理交出的高分答卷。”团队成员陈怡霏说。

除此之外,“以舍”积分超市的建立和居民行为红黑榜的设立,鼓励村民们积极进行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让每家每户都参与到乡村治理和发展中。“共建,共治”是册亨县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铿锵回答。

在探访村子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携手招联还向村民讲解了金融知识与防金融诈骗指南,希望村民们能在科技帮助下逐步提高收入同时,也能守好“钱袋子”。

陈怡霏认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她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可以汇集调研成果,反馈给当地,让更多科技在泥土里扎根、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科技红利,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插上“科技翅膀”,赋能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图为队员为村民分发招联提供的“守住钱袋子”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册,邀请村民参与金融反诈骗知识问卷调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元元 摄

调研农业产业发展,并普及金融知识

8月2日至4日,为了解沽源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河北大学寻麦沽源实践团队携手招联前往沽源县,调研当地藜麦产业发展情况,并普及金融知识,提醒当地居民重视金融安全,谨防诈骗。

在调研过程中,队员参观了谷麦郎河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了解了该公司的发展历程和产品。谷麦郎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辐射带动周边散户种植藜麦,并以高于市场价1元的价格收购当地农户的藜麦。沽源县的藜麦产业发展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为乡村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实践团队还走访了沽源县白土窑乡东一棵村,向村民普及金融知识,帮助他们提高防骗意识。队长王紫妍表示,团队成员发放了招联提供的金融明白人消保宣传扇子和折页宣传物料,对金融知识进行讲解,并了解了村民对金融知识的掌握情况。

另外,团队还调研了村庄的发展情况,与村支书、第一书记进行深入交流。“我们相信在村领导的带领下,东一棵村会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农村建设道路。”一名团队成员说。

王紫妍和实践队员还实地考察了沽源县的藜麦种植基地,并了解了藜麦的品种、种植过程和生长周期等情况。“我们发现藜麦种植相对稳定,但产业规模小,知名度不够高,销量较低。”

为推动沽源县农业发展,实践队员与谷麦郎河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采取线上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广当地的藜麦产品。“这场线上直播成功地提升了藜麦品牌的知名度。”

此外,和河北大学、江苏大学和重庆大学学生一样开展社会实践调研乡村发展的团队还有很多。8月23日,云南大学“乡村振兴青春助力分队”社会实践团举办座谈会,与招联和当地政府代表商讨反诈骗形式、防治措施以及村落经济发展等问题。此外,团队还体验了彝绣文化,在彝族梅葛传承所参观并了解彝绣的历史和传统。

图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拉萨墨竹工卡支队在塔巴村开展金融宣传后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白泽华 摄

8月上旬,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拉萨墨竹工卡支队联合招联,在墨竹工卡县开展为期13天的实践活动。墨竹工卡县位于拉萨市的南部,这里的农牧民主要以种植、畜牧为生,地理环境独特,气候变化显著。支队通过调研工卡镇塔巴村文旅资源、考察当地援藏项目“特色民宿区”、分析“林卡组团”的可行性等,了解当地汉藏百姓共生共荣谋复兴的历程,塔巴文旅发展的内生困境与现实动力,以及“互联网+文旅”带来的发展新机遇。

此外,如何使得这片土地更好地实现产业发展,如何使得当地农牧民收入提高的同时保障金融财产安全、合理控制金融风险,一直是工作站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开展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支队联合招联开展“金融助农”专题活动,通过发放讲解宣传折页、张贴海报、布置易拉宝等方式,强化宣传力度、深度连结村民、开展公益活动,提升居民金融理财意识、防范金融诈骗、守护当地财产安全,优化当地居民现有财产管理方式,进而促进墨竹工卡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当地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新活力。

(李华锡)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