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经过中国建材检验认证机构阶段检测反馈,送检样本无害化、资源化部分试验结果均达标。”近日,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贵州三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传来喜讯,公司负责人陈建湘吃了定心丸:“离100万吨电解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正式投产又近了一步。”
眼下,公司产业园区内,仓库、焙烧车间、料仓、中控大楼等林立,各条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准备就绪,工人们正在反复检测电力、环保、安全等公用工程的运行状态,确保项目能够安全有序投产。
2023年5月31日,贵州三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0万吨电解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点火仪式。(图/受访单位提供)
贵州三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三湘公司)是我国首家开展电解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的企业。2022年,通过铜仁招商引资,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三和锰业公司)引进湖南建湘高科新技术公司合资组建三湘公司,总投资1.8亿元,在松桃建设年处理100万吨电解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
“每一步走得都不容易,今年5月我们完成了项目点火,9月初,我们试产后的锰渣样品经长沙检测机构检测,锰渣无害化检测指标均符合工业固体废物Ⅰ类标准,让我们信心倍增。项目投运后,可年处理100万吨电解锰渣,并生成约60万吨价值2700万元的建材用胶凝材料,这将推动松桃增量锰渣清零、存量锰渣有序消纳。”陈建湘介绍,这是锰渣变废为宝,开辟锰污染治理“新轨道”的生动实践。
2023年5月31日,贵州三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0万吨电解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点火仪式。(图/受访单位提供)
据悉,该项目以电解锰渣为主要原料,采取低温干化脱氨、中温改性固硫两段式焙烧活化处理电解锰渣的技术,优化了锰渣低温脱氨与高温焙烧硫固化、重金属稳定化处理工序,最大限度脱离锰渣氨氮、固化硫及稳定重金属。焙烧改性后的胶凝材料可用作水泥掺料、矿山充填料、路基材料、免烧砖原料,同时将氨回收成氨水返回电解车间利用,打通锰渣一体无害化资源化技术路径。
锰渣处理是锰行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传统填埋方式占地多、渗漏风险不可控,给周边生态带来风险隐患。聚难点,辟新路,推进锰污染治理和锰产业高质量发展。100万吨电解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运营,是松桃自治县和电解锰企业勇于直面问题、敢于探索创新,在“锰三角”污染治理上迈出的坚实的一步,对全国整个锰行业的锰渣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着重大意义。
锰渣焙烧改性处理后的胶凝材料。(图/受访单位提供)
锰,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冶金、化工、电子、电池、农业、医学等领域,是新能源电池的重要原料,也是高端合金的重要原料和工业战略物资。“无锰不成钢”,电解锰主要应用于钢铁冶炼,是去氧、提升硬度和韧性的必需品,被称誉为“钢铁味精”。
数据显示,黔川渝交界的中国“锰三角”地带预测远景资源量合计为7.5亿吨,电解锰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松桃自治县拥有全国乃至亚洲储量最大的碳酸锰矿资源,已探明锰矿储量约7.4亿吨,约占全国锰矿资源的38%,远景储量达10亿吨以上,新探明4宗起亿吨以上的大型锰矿矿床。
曾经,“锰三角”高歌猛进,锰成为该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但因无序开采矿山和粗放型生产加工方式,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解决锰污染治理问题,清理“绿色欠账”,实现“富矿精开”,推动锰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锰三角”面临的最大课题。
贵州三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业园区在建现场。(图/白春霞)
停产关闭退出、整合转型升级……武陵山区“锰三角”污染综合整治攻坚战力度越来越大。为强化锰污染治理,铜仁先后出台《铜仁市电解锰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铜仁市锰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0年)》《铜仁市2022年度锰污染治理和锰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科学施策推进锰污染综合治理。并对辖区10家涉锰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治理方式,淘汰关闭一批,停产整合一批,升级改造一批。
近日,笔者走进松桃三和锰业厂区,只见各个清洁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操作各项自动化设备,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精准开采,清洁化生产和生产技术提质改造,要从源头上严格做到锰污染治理与锰业高质发展相结合。”松桃三和锰业公司负责人卓品荣介绍。多年来,公司大刀阔斧进行新工艺提升,建设自动化生产线,采用无铬钝化全新技术,全国首创电解槽悬空管道……实现粉尘不外露,溶液不外排,废水百分之百回收,降成本、降能耗,电解锰成品纯度更高、更优质。
贵州三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业园区在建现场。(图/白春霞)
作为松桃最大的民营锰矿企业,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坚持科技赋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了环保设施工艺技术水平,实现了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在“千企改造”中“浴火重生”。
如今,公司采用先进环保技术及先进生产工艺,生产优质电解金属锰及锰下游产品,设计年产能300万吨,公司总资产已达16亿元。目前,公司年产电解金属锰5万吨,年产下游产品金属锰锭和低碳锰铁合计2万吨,金属锰球2万吨,年产值合计8亿元。该公司现有员工680余人,为当地解决就业600多人。
直面痛点难点,铁心治锰、铁腕施策、铁面执法、铁肩担责。近年来,松桃层层压实责任,成立县锰污染治理和锰产业发展中心,把锰污染治理和锰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政治要件”来抓,以技术赋能,让电解锰产业生产更清洁,锰渣变废为宝,污水处理有成效,锰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松桃九龙湖综合治理工程现场。(图/白春霞)
9月25日上午8点04分47秒,进水锰浓度1.369mg/L,经过6个小时循环治理,出水锰浓度0.007mg/L。每天,松桃九龙湖综合治理工程运行站站长刘海海都要抽查实时检测仪器的数据。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处理系统,刘海海和同事2人就能负责整个厂区运行工作。
“通过移动式多点位分层取样抽水泵抽取污水体,经过自动化调节池、除锰系统、脱氨氮系统、除淤辅助系统等精准化处理,污水就成功‘去污’了。现阶段1吨污水处理成本只需1块钱。”刘海海介绍,“目前,经过综合治理,库区下游水体锰平均浓度从原来超281mg/L,降低至2mg/L以下。”
控源头、堵通道、除污染。为有效治理金瑞小河渣库渗漏致九龙湖水库总锰和氨氮超标问题,松桃投资2680万元,建设九龙湖综合治理工程,围绕金瑞小河渣库渗滤液收集池及附属管道,实施“周边防渗墙+止水帷幕”治理工艺,对小河渣库与九龙湖之间进行阻断,针对九龙湖受污水体,完成分布式多点位深层取样装置建设,建成日处理2000 的除锰除氨氮自动化运行系统工厂,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反馈九龙湖水质及水生态良好,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松桃九龙湖综合治理工程运行站站长刘海海抽查实时检测仪器的数据。(图/白春霞)
拿出“闯”的勇气、激发“拼”的干劲,一手抓锰渣污染综合整治,一手开辟锰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铜仁市又不断探索“锰三角”绿色发展新路子。
加大“智力”支持。铜仁市政府与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松桃自治县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签订锰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咨询服务合同,聘请14位技术专家开展锰污染治理科研攻关,对电解锰渣库渗滤液处理、锰渣资源化处置、受污染河湖治理与修复等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指导。三和锰业集团成立院士工作室,借助中国环科院和中国锰技会等科研专家团队力量,为清洁生产技、锰渣无害化资源化、污染防治等各种技术路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点带面树立行业标杆,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联防联治,黔湘渝三地执法司法机关共同签署《“锰三角”跨区域环境资源执法司法保护协作联动机制》,共同保障“锰三角”绿色发展。
做好“富矿精开”这篇大文章。铜仁以锰等资源型产业精细化、高端化发展,努力加快推进建成全国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聚基地、全国锰产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奋力打造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吴采丽 白春霞)
来源 | 天眼新闻
编 辑:杨文俊
二 审:唐仁超
三 审:肖 霞
总 值 班:勾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