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谨防“杯聚”成“悲剧”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纪委监委网站发布的5起典型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醉驾典型问题引发广大网友关注。深究酒驾醉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的党员干部党纪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安全观念,心存侥幸,一念之间造成“杯”剧。

党员干部谨防“杯聚”成“悲剧”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10-09 16: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纪委监委网站发布的5起典型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醉驾典型问题引发广大网友关注。其中罚款、暂扣机动车驾驶证、严重党内警告处分、撤职、开除党籍、刑罚等醒目的字眼犹如当头一棒,敲醒意欲违法越线的党员干部。按理说,“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本是常识,但却总有党员干部以身试法,归根结底,是他们管不住手中的酒杯,自诩千杯不醉,却不想“杯聚”变成了“悲剧”。

恰逢中秋、国庆等节日,与亲朋好友相聚约吃个烤串、喝点小酒确符合伦理人情。但若喝了酒,还乘酒劲驾驶机动车,不仅触犯了《刑法》的规定,还会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严重危害,面临纪律法律的严厉惩处,其犯罪成本不言而喻,不得不让每个党员干部小心谨慎,远离酒精,珍爱生命。

深究酒驾醉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的党员干部党纪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安全观念,心存侥幸,一念之间造成“杯”剧。《道路交通安法》《刑法》等法律明确规定,严禁酒后驾车,尤其不能醉驾。酒醉既不是法律上的免责事由,也不是醉酒驾驶的挡箭牌。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断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从身边人和身边事中汲取沉痛教训、摒弃侥幸心理、强化自我约束,时刻保持内心清醒,真正在思想上筑牢杜绝酒驾醉驾、过好廉“节”的堤坝。

纵观近年来,各地纪委监委机关不仅坚决遏制酒驾醉驾等违纪违法问题,还深挖针对酒驾醉驾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公车私用、违规吃喝、利益输送等风腐问题,推动各地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不断强化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建章立制的长效性,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八小时外”的监督管理,持续释放严的信号、营造严的氛围。身为党员干部,要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主动远离酒局和公款吃喝,知行止、存敬畏、明廉耻、守底线,做到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自觉对酒驾醉驾等行为说“不”!(漾濞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党委 姜智刚 祁君兰)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