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时代考卷,北京城建这样答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9-28 10:43
2023-09-28 10: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北京践行“城市更新”相关政策方针,以“减量、提质、增绿”为原则,通过注重片区化推进、突出运营导向、强化区级统筹、凸显国企担当等方式,不断探索出适合首都发展的城市更新新路径。这其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苑地区的“城悦荟”传统商业与商圈改造项目颇具代表性。

“城市更新”过程中,传统商业设施等存量空间资源如何提质增效?这一问题,“城悦荟”的改造建设给出答案:一是要打好完善居住空间、优化公共空间、调整产业空间的“组合拳”,二是要深入挖掘区域历史文化价值,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优化公共空间调整产业空间

“城市更新”这样做

“城悦荟”原址为“易事达广场”,早在2004年建成,是北苑地区为数不多的商业项目,曾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过诸多便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该广场无法满足居民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的转变,已于三年前处于停业整顿状态。为顺应时代发展,让周围居民出门即可享受到高品质、高水准、高规格的商业配套和文娱休闲等服务,北京城建集团(以下简称“北京城建”)勇于担当,决定对商场陈旧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并将运营主导权全面收归,“城悦荟”因此也成为北京城建首个自持运营购物中心。

在对广场实施改造的过程中,北京城建首先从拆除原有超千平米的违建开始,再进行结构加固和创新施工。目标首先赋予旧有建筑适用性,再进一步提升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期间,“城悦荟”项目团队不断坚持科技创新,多轮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截至项目结束时共完成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始终保持高质高效地完成项目任务,源于北京城建在参与实施“城市更新”过程中不断坚持累积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自2021年“城市更新”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北京城建便充分认识到“城市更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牢牢把握住城市更新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从战略的高度和永续发展的角度不断探索该领域的运作模式。明确了战略指引,北京城建始终发挥“国匠精神”,在实施北京市首个中央国家机关成片区危旧楼房改建项目——中关村东区改造项目等“城市更新”项目的过程中,从规划设计、项目管理、文化创新、产业引导、商业运营、综合服务等方面不断淬炼能力,打造团队,为更好建设新时代首都打下了坚实基础。

“城悦荟”建筑实体更新升级的同时,如何通过“城市更新”加快推动传统消费转型提质的问题同样摆在面前。有这样一个比喻,如果说大型购物中心是城市商业的“主动脉”,那么以周边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社区商业就像是“毛细血管”。要想激活城市消费的更大潜力,就要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领会到这层价值,“城悦荟”在运营方向上,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将传统商场向社区商业中心转型的模式,坚持以周边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重点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促进周围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所需提供服务。

区域文化价值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便民生活圈”这样建

为了做到真正的便民利民,“城悦荟”在招商前期便对周围居民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调研发现周围居民对银行的利用率较高,招商团队便主动引入相关银行品牌;运营团队更是把商场一层最便捷的区域留给了眼镜店、洗衣店、钟表维修店......随着城市发展,“小修小补”的摊位日渐难觅的当下,居民们的“小困扰”竟能在大商场里得到了解决,用服务民生的方式促进消费升级,打通城市经济“微循环”,这样的经营模式与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出台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中提出的“因地制宜地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理念不谋而合。

除为辖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舒适的文化服务和有品质的公共空间也是“城悦荟”的前期规划重点。在引入特色书店,打造家庭生活休闲区、培养兴趣爱好的儿童区之外,更专门在商场北侧打造了“花园广场”,为附近居民建立大范围的绿色生态环境,早在9月28日商场正式开业前,这里便已成为附近居民休闲“遛娃”的好去处。

从“便民圈”到“舒心圈”,“城悦荟”坚持从公众的需求出发,让公众参与更新决策;坚持以公共利益优先,为公众谋取生活福利的一系列的做法为“城市更新”如何构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活圈”,提供了极具参考性的案例样本。

2023年是提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城市更新”作为城市繁荣的重要支撑,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城市发展进化的重要手段。面对这张时代考卷,北京城建勇于当先,以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完成了对商业存量空间的改造焕新,更通过“国企主导+创新驱动”、“市场运作+群众参与”、“资产盘活+产业转型”的多元模式,实现了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助力了居民消费升级。在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新时代首都建设贡献了城建力量和智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