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唯一联合国“海洋十年”协作中心正式启动

我国唯一联合国“海洋十年”协作中心正式启动

来源:中国日报 2023-09-27 16: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27日电(记者 赵磊)今天上午,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国际启动大会在青岛开幕,大会主题为“架起海洋十年桥梁,共筑蓝色未来”。此次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批准并推荐发布了浪致混合理论与新型海洋浮标,以原创科技突破为海洋与气候的预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标志着我国海洋与气候预测以科技原创实现了从国际“跟跑”到“并跑”再到“持续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本次会议经自然资源部批准,由海委会、“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和“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等联合主办。大会期间将举办6个平行论坛,包括亚太经合组织区域海洋微塑料污染与控制政策研讨会、“海洋十年”中国委员会专家咨询工作组会议等。

大会举行了“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的国际启动仪式,并由海委会批准发布了2项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即浪致混合理论和新一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海洋表层漂流浮标。这两项成果是我国海洋科研工作者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对提升海洋和气候预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模式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石和关键技术,是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重要表征。海洋一所乔方利研究员率团队在国际上自主创建的浪致混合理论,被国际社会称为“乔理论”。该理论揭示了海浪产生湍流的机制,通过改进海洋模拟,将气候模式的共性偏差减小了约60%,是我国对国际海洋和气候研究的重大贡献。

乔方利研究员和刘焱雄研究员联合组成跨学科团队,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低成本、智能型GNSS海洋表层漂流浮标,大幅度降低了科研观测成本,可精准获取浮标的空间位置、时间、波高、周期、波向、表层流速、表层流向、表层海洋温度、表层海洋盐度和大气水汽含量等10个参数,下一步有望实现海气通量的精准观测,必将大幅提高人类海洋与气候的观测与预测能力。

大会上,海委会海洋政策和区域协调科高级项目专家Alison Clausen女士做了关于“海洋十年”进展情况和发展规划的主旨报告;“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科学执行主任于卫东介绍了中心的愿景、职能与规划。

本次国际启动大会进一步深化了“海洋十年”合作网络的影响力;为各利益攸关方参与“海洋十年”行动以及海洋与气候领域专家提供了深度交流的国际平台,创造了新的合作契机;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为海洋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