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观光亭,在万峰林下,纳灰河畔。矗立亭间,极目远眺,青绿色的秀峰似林,黄绿相间的田野交错连片,村寨散落其间,小河弯弯曲曲,宛如一幅田园山水画。
亭子里,一拨游客正围炉煮茶,坐在桌边的几位尼泊尔游客不禁唱起了尼泊尔民歌《木棉花开》,他们边鼓掌边歌唱,身后的当地布依族、苗族少女一起拍手,一派欢快、和谐的气氛。当尼泊尔民歌与布依族文化相互碰撞,万峰林中,又绽放出不一样的美丽。
这个万峰林与世界拥抱的奇妙场景,发生在9月16日,2023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开幕当天。更有意味的是,大会的主题,正是“文体旅融合、高品质生活”。
大山曾是桎梏,万峰林如今却是发展的代言,开放的标志。
“因为这方山水,居住在万峰林中的村民很幸福。”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下纳灰村支书冯子荣由衷感慨。
一扇打开峰林的“开放之门”
万峰林,包括东、西峰林。在万峰林中,以“纳灰”命名的,包括纳灰河和上纳灰村、下纳灰村。
万峰林,气势磅礴,景观奇特。它由近2万座奇峰翠峦组成,面积绵延200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被誉为“天下奇观”。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三大峰林之一。380多年前,明代著名人文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游历于此,并在游记中写道:“丛立之峰,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
万峰林的保护、开发和发展,始于2001年。
万峰林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2015年,国务院决定在当年举办国际山地旅游大会(2016年起更名为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最终把举办权交给了贵州,省委、省政府又把这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对外开放的平台给了黔西南,万峰林的“山门”由此全面打开。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峰会,自2015年以来,黔西南州已在万峰林举办了六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自首届起,大会与时俱进,持续聚焦生态、绿色、环保、减贫、文体旅融合等重大主题,积极探索“山地旅游+户外运动”及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推动成立了全球唯一以山地旅游为定位的国际组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是黔西南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立足自身地理、气候、人文等优势,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要素”,坚持“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以举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万峰林争创国家5A级景区为契机,持续擦亮“万峰成林处、阳光黔西南”文旅品牌,集中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积极推动文旅、康旅、体旅、农旅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不断夯实基础、完善配套、深化内涵、提升品质,高质量推进山地旅游及康养产业发展,为以纳灰为代表的布依村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产业动力和活力。
从万峰林下出发,通过历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黔西南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全州旅游人数从2016年的1526.68万人次增加至2022年的3275.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12.01亿元上升到297.77亿元。今年1至8月,全州接待国内游客2971.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1.38亿元。
从万峰林下出发,通过历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地处峰林核心观赏区的上纳灰村、下纳灰村也有了拥抱世界的机会,逐渐被世界关注、认知,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村民们化山为“宝”、变绿为“金”,2022年,纳灰人均纯收入19730元,“今年2万元以上不成问题”。
一个诗意栖居的和谐家园
“峰兮·半山”民宿,坐落于万峰林景区“众星捧月”之后,隐在群峰之间,阡陌之上,“烟火”之中。
在“峰兮”,开窗见景,开门见绿。
“峰兮”的主人叫李明波。“我们看好万峰林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农村之美,这在民宿界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李明波道出自己扎根万峰林上纳灰村兴办民宿的缘由。
2016年,李明波打造的“峰兮·观山”民宿一经开业,便如一束光,照引着万峰林的民宿产业发展之路。一年间,峰林深处涌现出一大批高中端层次不同的民宿。
2017年,李明波的另一大手笔——投资500多万元建设的“峰兮·半山”民宿落成,刷新了当地人对民宿的认知。
李明波介绍,他的民宿在设计风格上,将布依族文化、乡村文化、自然元素融入外观风格和室内布局,让生活之美同自然之美交相融汇。至今,李明波所打造的“峰兮”系列民宿已有6家。今年暑期,他的民宿一房难求。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拥有绝美的自然景观、宜人的气候、宛若隐世秘境的万峰林,成为游客和投资商的向往之地。李明波说,在2020年前后,作为参与者与亲历者,他见证了万峰林民宿的“井喷式”发展。
走进位于下纳灰村桥边组的“大榕树下”客栈,老板刘仁杰正在忙着改造客栈庭院。刘仁杰是布依族,土生土长的纳灰人。6年前,随着村里兴起“民宿潮”,他利用自家空闲房屋也办起了客栈,以他家客栈为中心,200米范围内就有20多家客栈。“万峰林的名气大得很,特别是节假日,我们村到处是天南地北慕名而来的客人,不要小瞧我这个客栈,住过的外国人不少呢!”刘仁杰说,前些年,村里要是来一个外国人,大家都觉得稀奇,现在每年都会有不少外国人来,大伙习以为常了。“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家客栈住过一个澳大利亚人,普通话比我讲得还‘溜熟’。”
为此,刘仁杰还专门学过一段时间普通话,学一些日常用语的发音等,就为了与外国人“对话”。
打开山门卖风景。到目前为止,兴义万峰林辖区内登记注册民宿客栈218家,其中高端民宿31家。位于上纳灰村的“峰兮·半山”与万福村的“榕宿”被国家文旅部评定为“全国甲级民宿”,这项称号在贵州仅有4家。
一种多业态赋能的“美丽经济”
万峰成林处,纳灰河婀娜多姿、娇柔俏媚。
王韦香的扎染、蜡染体验店开在下纳灰村步行街,就在入选10条“国际山地徒步旅游示范线路”之一的兴义万峰林徒步旅游线旁边。
下纳灰整个村寨,依纳灰河而布,百年古榕树挺立在村寨中,“村随水布”形成独特的水村格局,村里的步行街,本地人称“更好街”,每天日升日落,这条街显得格外热闹,到万峰林的游客都会到这里逛街购物买特产。
“俄罗斯、美国、德国的游客都有,他们要么会简单的普通话,要么带有翻译人员。”王韦香说,随着万峰林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到村里旅游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她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作为一家非遗项目扎染和蜡染的体验店,经常有国内外游客到王韦香的店里学习扎染、蜡染技艺,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扎染作品,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我觉得越是本土的东西越能够走向国际化。老外特别喜欢我店里的东西,只要进店体验过,都没有空手而归的。”王韦香说,她每年的收入在20万元左右。
“景区人气越来越旺,村里旅游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大伙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安逸。”刘正顺作为纳灰村人,也是最早享受到村里发展旅游业带来红利之一的人。“看着乡村发展越来越好,父老乡亲生活越来越富足,打心底里高兴。”
旅游业态越来越丰富,人间烟火味更浓,乡愁味更令人向往。在万峰林的村寨里,有着最饱满的繁华。
近年来,依托美丽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村里酒吧、文创商店、旅游商品店、名优小吃店、养生保健康养店等店铺常常有顾客上门,群众发展山地旅游业鼓了钱包。
“2002年以前,万峰林还没有发展旅游,不热闹。现在,来村里观光旅游的人多了,特别是节假日,开民宿的、做餐饮的,忙都忙不过来。村里的土特产,只要在路边一摆,一会儿就被卖光。”刘正顺喜笑颜开地说,旅游发展带来的变化不仅是增加了群众收入,还彻底改变了发展观念。“守着的绿水青山,原来就是金山银山。”
一个精神焕发的和美乡村
“加油奔跑,兴义真好!”
在上、下纳灰,万峰林半程马拉松赛道穿村而过,赛道两旁的鲜花,肆无忌惮地在秋天展示着自己的美好,犹如它两旁的村寨一般。
万峰林半程马拉松赛道起点为4A级旅游景区贵州醇、终点为4A级旅游景区万峰林中的民族文化源,途经村寨、河道、峰林、花海、稻田,全长21.0975千米,是全省唯一一个连接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赛事路线。
一条赛道“串珠成链”,在这里奔跑,美丽山水与激情运动有机融合,让运动员在酣畅淋漓中,充分欣赏清幽静谧的纳灰河、磅礴大气的万峰林、经典的喀斯特地貌、美丽的田园风光、淳朴浓郁的民风民俗,领略“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的形象、气质和魅力。
9月10日,阳光正好。上午8时,2023万峰林半程马拉松赛鸣枪开跑。来自国内外10008名参赛的马拉松运动员和跑友,奔跑在“万峰成林处”,尽享“阳光黔西南”山水画卷,一起分享马拉松运动带来的欢乐。
今年32岁的薛佳,家住下纳灰村大寨组,平时喜欢运动的他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有一段赛道离我家只有100来米,简直做梦都想不到!作为当地群众,更应该参与进来。”当天,他和毗邻的双生等村的18名农民运动员和路跑爱好者一道,精神振奋,朝着终点奔跑。
薛佳说,自己并不在意用时2:03:24、排第836名的成绩,能和大家一起在万峰林奔跑,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就感觉很值得。
“这几年,纳灰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人的精气神也是焕然一新。”薛佳表示,纳灰发展今非昔比,大家对身为纳灰人而自豪。
农民参加马拉松,展现出昂扬的精神力量。在纳灰,像薛佳一样的许多年轻人,过的是高品质生活,脸上露出的是对未来更加美好的向往。
乡村振兴,需要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这种精神力量是改变,是希望。万峰林下的纳灰村用这种精神力量经历了一场蝶变,在青山绿水间,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生动诠释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乡村振兴。
作者:记者 邓伯祥 肖雄
栏目:文体旅融合 高品质生活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
值班总编 邓伯祥 编 辑 毛扬周 黄 莹 校 对 田 倩 版 式 刘 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