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社 | “宋韵”迎“亚运” 评浙江广电亚运创意短视频的N种表达

2023-09-25 11: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编前语:9月23日,杭州亚运大幕即将开启,一组出自浙江广电集团ZMG的预热短视频热播,从“宋韵”到亚运的创意表达给这场盛会增添多种文化色彩,也把这场盛会的热度推向了新的高度。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总撰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冷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张丽平从两代人不同角度对这组短视频做了剖析,本网全文发布。

1 - 副本.png

凝聚着几千年文化之韵的杭州,如今正与亚运同频生长、同步提升。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亚洲最顶级的体育竞技舞台,也是文化交流、文明交融的激情盛典。努力让影视艺术纵横百出,不断回旋于体育盛会、城市书写、文化传承和现实生活的多极之间,是杭州亚运会影像表达的机遇和责任。

浙江广电集团推出《乐动》《丹青游》《爱之城》《潮前》《杭州的路名藏着什么》等亚运主题创意短视频,在短小精致的影像中,创造性地加入了文化情思和美学构设,迅速获得亿万曝光。杭州亚运短片延展深厚宋韵文化、汇聚特色地缘符号、解锁浙江文旅密码,成功展现运动之美,传播宋韵之城,助力爱达未来,促进和合共生。

延展宋韵文化,用时尚国潮激活文化遗产

几千年的文化迁衍与沉淀,赋予了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色,《潮前》带领大众立足当下去回望深远璀璨的中华文明之光。从8000年前跨湖桥遗址,到实证中华5000年文化史的良渚文明,从2500年前大运河奇迹到1000年前唐宋的文人盛世……中华文明仅在一座城中,就铺展得如此宏阔又具体,如水如潮般润泽世代人间的多彩风烟。

3.png

《丹青游》立足于浙江宋画的丰厚遗存,成就了艺术美学和宋韵文化结合的典范。《四景山水图》(刘松年)、《西湖柳艇图》(夏圭)、《货郎图》(李嵩)等画作被以动画+实景的拍摄方式进行了电影化呈现,让宋画中那些陶淑心性的活泼“生意” 在视听语言的激活中重回大众视野,让文化遗产在灵动鲜活的国潮风尚中再度流行。

这些短视频作品经由历史对话当下,用艺术构筑起了建立在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文化空间,实现了人们穿越古今的文化梦想,城市的精神与气韵,也在这种内涵和审美形构中,得到了延展和升华。

汇聚地缘符号,用生活图景释放城市深情

我国传统艺术讲求“度物象而取其真”(五代荆浩),这种“真”,不仅指物象之真,更在求得情感之真、性灵之真、生命之真。杭州亚运创意短视频《爱之城》《杭州的路名藏着什么》等作品,延续艺术求真的本能,在文化底蕴之外不忘让艺术表达回归自然天地和烟火人间,用情韵深致的创作手法释放出城市的爱与深情。

22.jpg

艺术的魅力在于蕴含人的生命。《爱之城》是城市送给人民的“情书”,人是城市的灵魂和血肉,正是杭州城与城中人的双向奔赴,才铸就了今日之杭州。《杭州的路名藏着什么》则用影像铺开了杭州的地图,用大大小小六十个路名和地名,充分展现地名文化所铭刻的文化基因,串联起了杭州人最真实的市井生活图景。这些视频中的每一处都取自真实的杭州生活,每一个平凡人真实细微的爱和浪漫,都让城市更添温暖韵律,让亚运盛会彰显“心心相融 爱达未来”的主题。

对城市的书写和传播,离不开那些具有高代表性和认同度的地缘性符号,亚运创意短视频作品将这些独特符号进行创造性地选择、组合与重构,让地域文化凝练成了人民的共同记忆和共同归属,唤起人与地、个体与乡土、人民与家国之间血脉相连、永不分割的深层关联。

解锁文旅密码,用古今相望推动未来传承

浙江广电集团亚运主题创意短视频将影像的视觉化构建,放置到了国潮文化语境之中,将作品最终归结于对民族情感和集体记忆的塑造和解读。系列作品用跨越古今的叙事,扩展了杭州亚运之城的动感活力和东方美学的审美张力,用古今相望推动文化的未来传承和文明的和合共生。两分钟的《丹青游》视频,将著名宋画进行汇总,将画中人物进行了激活,这种创作手法和思维在穿越类的创意短视频中独树一帜;《潮前》融合自然之潮、体育之潮、科技之潮、时代浪潮和国风国潮,将自然与人文融合,用文明探源的方式让“潮”与杭州结缘,传递未来的美好心愿。《爱之城》《杭州的路名藏着什么》等作品变换着样态和视角,让文明底蕴和时代温度,经由艺术作品得之以目、寓之于心、化之于行。

4.png

以一城宋韵潋滟古今盛景,用诗意烟火凝聚爱达未来。亚运创意短视频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品用对中华文明的纵深式溯源、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解读、对美学精神的时尚化建构,解锁了影视艺术文旅传播的密码,找到了杭州文旅、浙江文旅的正确打开方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