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多一点 | 北极村——从边陲小村到旅游胜地

新闻多一点 | 北极村——从边陲小村到旅游胜地

来源:新华社 2023-09-09 10: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国大陆最北端的边境临江村落北极村,仔细了解当地结合地域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等情况。

北极村——地处中国最北端,坐落于兴安林海,依傍于龙江之源。

从人迹罕至的边陲小村到人声鼎沸的旅游胜地,多年来,在党和政府关怀下,这里迎来一次又一次变迁。

北极村,原名漠河村,1999年更名为北极村,目前户籍数为1024户,人口为2401人。

这是1月8日拍摄的漠河市北极村的清晨景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里是我国观测北极光最佳地点,素有“不夜城”“中国北极”的美誉。全年平均气温零下4.4摄氏度左右,历史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2.3摄氏度。

曾几何时,每每提起漠河,人们想到的只有偏远、寒冷和贫瘠。

3月17日,在漠河红河谷寒地试车基地,车辆在进行寒区试验。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北极村在守护生态安全屏障的基础上多方求变,积极探索高质量转型发展道路。

夏有凉风冬有雪,捧出绿色就醉人。驶往北极村的途中,道路两侧的樟子松、白桦郁郁葱葱,不时会“偶遇”狍子、飞龙等野生动物。

近日,漠河市北极村一景区展示的林下产品。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2015年,北极村正式获评国家5A级景区。“最北邮局”“最北供销社”“最北饺子馆”等各种以“北”为名的商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备受游客青睐,村民也实现从“因北而贫”到“因北而兴”的转变。

蓝莓引游人品尝,车辆在冰面疾驰。在野生浆果采集、寒地中药材种植以及寒地试车等产业带动下,北极村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不断完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民宿和餐饮机构超过200家、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3.1万元……转型发展中,北极村实现了在“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中收获“金山银山”。

记者:李建平、徐凯鑫、黄腾

视觉|编辑:吴晶晶、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黑龙江分社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