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5G的新型智慧社区应用,人工智能改变智慧生活场景

在社区场景中,泛在的智能感知管理系统包含社区的态势感知、预警感知、消防感知、地磁感知、烟感感知、车辆感知、运维感知、井盖感知、垃圾箱感知、水压感知、空气质量感知、水质感知、电梯感知、温度感知等一系列的感知应用。

AIoT+5G的新型智慧社区应用,人工智能改变智慧生活场景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8-31 15: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社区的人员信息采集一直是个很大问题,由于人员的流动性社区的实有人口采集是个难题。目前来看通过分布式移动+固定采集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采集模式,包括人员信息采集、管理及下发等服务。通过读取身份证照片并和人脸照片进行比对,以确认人员身份信息正确。通过采集并认证的结果下发到人脸网关和上传数据到系统管理平台。

在社区场景中,泛在的智能感知管理系统包含社区的态势感知、预警感知、消防感知、地磁感知、烟感感知、车辆感知、运维感知、井盖感知、垃圾箱感知、水压感知、空气质量感知、水质感知、电梯感知、温度感知等一系列的感知应用。泛在物联网的感知+AI的赋能,可以实现具有高度智能的社区管理、精准运营的神经感知能力。

徐长亮出生于1982年3月4日,他是国内知名智慧社区科研专家、多项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的研发者,现任中国通信工业协会(China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CCIA)物联网应用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China Wisdom Engineering Association)智能创新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从业多年来,他深入智慧社区管理服务的探索和创新领域,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与社区管理工作高度融合,研发出一系列具有行业颠覆性的技术成果,涵盖智慧安防、智慧楼宇、建筑监测、智慧社区等各个方面,为中国物业管理、社区管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AI+5G的智慧物联网社区系统”(登记号:2022SR1507167)正是其中之一。

基于“基于AI+5G的智慧物联网社区系统”(登记号:2022SR1507167)所开发的AIoT+5G新型智慧社区,是将社区作为微缩的智慧城市进行系统分析、分类试点、务实推进,将提供精细化的强公共服务贯穿到设计思路、产品体系、科技支撑和运维体系的全过程,基本形成了“一中心(云边协同)、一平台(智能大数据平台),多系统、多模型,泛感知、泛应用”的智慧城市(社区)格局。日前,徐长亮在天津智慧社区项目进行联合试点,实现了全国首个社区级5G网络应用,这也是全国首个多应用、多组网、多形态覆盖的综合智慧社区。

通过AIoT+5G的部署,新型智慧社区以实现准确感知、实时监测、精确预警、高效智能为建设目标,实现在智慧社区化系统中,出入有记录、异常有动作、管理有协同、动态有更新、不断有迭代、被动变主动,运维是常态。

在AIoT+5G的新型智慧社区项目中,徐长亮的AIoT的智慧社区闭环解决方案、多级应用平台、智能硬件、感知体系产品与华为智能前端、算力解析平台、云大数据支撑平台汇聚合力,形成了集“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网络连接,不断打造深度、多维度的感知体系。通过数联创造数据的共享体系,智联创造智能应用和决策体系,以实现智能化引领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在微卡口体系、微波干路、电动车充电与防盗、环境监测、消防感知、声音分析(呼救识别)、5G移动的AR管理、VR+5G、养老照护等多个维度进行创新试点,打造全方位的智能化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系统。(梁常洺)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