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博物馆取消“周一闭馆”点个“赞”

来源:光明日报
2023-08-23 08: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据报道,北京46家博物馆在暑期(8月18日至8月31日)取消“周一闭馆”政策,每天对观众开放。在此之前,不少地方的博物馆也已调整开放时间,由“周一闭馆”变为每天开放。

“周一闭馆”的惯例由来已久,也是国际上不少博物馆的通行做法。这是因为经过周末大客流后的博物馆非常需要“休息”——馆舍需要维护、设施需要检修、展品需要保养。

可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逛博物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与老百姓旺盛的“逛馆需求”相比,一些博物馆的服务却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尴尬。今年暑期以来,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博物馆外队伍排成长龙的新闻频频出现,就是博物馆服务供需矛盾的一个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纷纷呼吁博物馆取消“周一闭馆”的惯例,延长开放时间,增加服务供给。如今,不同地方的多个博物馆取消“周一闭馆”,是对公众呼声的回应,反映了博物馆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此,我们应该点个“赞”!

取消“周一闭馆”,方便了老百姓,但也在客观上增加了博物馆的工作负荷。如何在增加开放时间的同时,又不降低展览的质量,考验着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而如果取消“周一闭馆”常态化、长效化,仅靠博物馆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配套支持。

“博物馆热”反映了老百姓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丰裕以及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会持续增长。可以肯定的是,“博物馆热”不仅会持续下去,而且会“越来越热”。未来,面对人们越来越旺盛的“逛馆需求”,博物馆仅仅取消“周一闭馆”、延长开放时间恐怕是不够的,还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创新服务形式,增加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

博物馆的品性应是公益性、开放性、专业性,博物馆的品质应是高颜值、高品质、高素质,博物馆的品位应是生活化、国际化、数字化。过去几年,各地不断创新博物馆的服务形式,比如有的地方将艺术活动、艺术市集搬进博物馆;有的借助新技术,为文物插上数字化翅膀,让其与观众在“云端”相遇;有的邀请观众在博物馆里体验沉浸式互动;有的让文物“流动”起来,拓宽博物馆的服务范围……所有这些尝试和探索,都开辟了博物馆服务的新天地,为博物馆创新服务形式、增加服务内容提供了新路径、积累了新经验。

博物馆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公共服务永无止境,创新永远在路上。希望广大博物馆人以取消“周一闭馆”为新起点,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推出更多博物馆服务的新业态、新场景,带给观众更多多跨度、多维度的文化体验。

(作者:路涓,系资深媒体人)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