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8月21日电 “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做强做大民族品牌”是中国一汽集团这三年来的行动指南与工作纲领。
过去三年,一汽勇攀创新高峰、落地技术创新成果、推进自主品牌发展,在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制造企业道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一汽集团总部左侧展厅,款式各异的红旗汽车亮相三周年创新成果汇报展。在这里,记者近距离观察中国第一辆高级轿车的诞生过程,也回望了一汽70年发展历程。
红旗车曾是政府最高领导人的座驾,在国庆阅兵时被作为阅兵车使用。随着更多中国人选择国产汽车品牌,长春街头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红旗牌汽车,这些汽车搭载着自主研发发动机及其他关键零部件。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民族汽车品牌正在加速崛起,并逐渐在国内市场形成品牌影响力。
作为民族汽车,一汽率先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到目前,一汽已经实现494项技术突破,包括高效高速电驱、智能线控底盘、L3级智能驾驶及其他核心技术。
在传统燃油机领域,一汽已自主掌控覆盖多排量的高效节能动力平台,发动机热效率达到39%以上;另一方面,一汽不断推进和践行“All in”新能源战略,在新能源领域突破9项关键技术。
此外,一汽也正逐步推进其他技术的攻坚研发,例如氢燃料发动机,这表明了一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扎根自立的决心。
1984年,中国一汽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回首“走出去”的39年历程,“一带一路”无疑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关键词。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截至目前,在一带一路区域,一汽的合作项目已囊括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南非、坦桑尼亚、肯尼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缅甸等区域。
在国际市场上,一汽的海外业务已覆盖欧洲、非洲、东南亚、拉美、中东等85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经销商超过120家,累计出口超40万辆。据新华社七月报道,中国在2023年首次名列全球汽车出口第一。
在长春兴隆综合区的铁路港口,记者看到汽车被有序装箱运往欧洲。搭乘新能源的快车,一汽正不断加速走出去的步伐。据新华社报道,一汽在2023年1月至6月完成汽车出口5003辆,同比增长172%。
一汽近三年来的成就也正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缩影。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已然成为世界最大汽车供销商,仍在推动行业持续迈进,引领科技突破新高度。
在从汽车制造大国到汽车制造强国的道路上,中国汽车制造业正坚定加快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绿色转型和电气化进程助力。
(中国传媒大学|李卓、张雨欣、杨雨千、蒋欣雨、张星冉、侯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