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县:创新模式探索盐碱地高产新路子

无棣县土壤是典型的滨海碱土,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产能较低,粮食产量一直未实现大的突破。2019年以来,在滨海盐碱地吨粮田示范区工作推进上,无棣县整合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水肥一体化等强农惠农项目,开展盐碱地粮食产量增产集中攻关。

无棣县:创新模式探索盐碱地高产新路子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8-17 16: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无棣县土壤是典型的滨海碱土,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产能较低,粮食产量一直未实现大的突破。为真正做到藏粮于地,无棣县创新技术模式,开展攻关示范,向盐碱地要高产,逐步探索出一条持续提升粮食产能的新路子。

一是选育盐碱品种。确立以优选耐盐碱品种为基础,降容重增磷为关键的盐碱地改良新路径,实现良种良法配套。针对盐碱地特点,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由市县镇三级农技人员组成课题组,精心筛选适合盐碱地耕种的品种和肥料,经反复对比实验,筛选引进了玉米“鑫研156”、“临麦4号”等耐盐碱、抗逆、稳产、高产的优良品种。通过增加有机质、采用有机硅功能肥等方式,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破除土壤板结。

二是创新种植模式。2019年以来,在滨海盐碱地吨粮田示范区工作推进上,无棣县整合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水肥一体化等强农惠农项目,开展盐碱地粮食产量增产集中攻关。深刻变革传统耕作方式、耕作习惯,在全省首创“双深双晚”种植技术。“双深”即:玉米深松播种、小麦适度深翻播种。“双晚”即:玉米适度晚收、小麦适度晚播。创新种植模式,变传统的宽幅播种为全幅立体匀播,实现了麦田提前“封垄”、减少水分蒸发的目的,起到了很好的保墒作用。把双深双晚和全幅立体匀播有机结合起来,在盐碱地上进行试验,增产效果明显。2021年小麦和玉米亩产合计1199公斤,实现了玉米、小麦双季超吨的产量目标。2022年小麦和玉米亩产合计1318.2公斤,再创盐碱地粮食高产新记录。

三是建设标准良田。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高标准农田上建设高效节水设施,改善灌溉条件,通过土地平整、深耕深翻等措施,进一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生态,从改地到养地,从养地到增产,真正实现了农田建设高标准,耕地质量明显提升。2020年-2022年三年间共建设高标准农田27万亩,2023年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4万亩。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