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风险提示|认清代理退保风险

3.危害消费者财产安全:不法代理维权组织利用保险消费者金融知识薄弱的漏洞,收取高额的“代理维权”手续费;4.可能涉嫌违法犯罪:不法代理维权组织教唆保险消费者为达到退保目的虚构事实、编造理由、伪造证据资料等,突破法律底线的行为。

消费风险提示|认清代理退保风险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8-04 16: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典型案件】

近年来,部分不良社会组织或个人为牟取非法利益,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策划、教唆、组织或代理消费者大量恶意投诉或举报金融机构,此类黑产严重扰乱金融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危害社会稳定。

消费者陈女士于2019年为自己购买了一份重疾险,因为经济紧张,想要办理退保,但了解退保有损失后感到不满。陈女士无意中在某平台了解到“可协助办理全额退保”的渠道,立即心动还交纳了高额的手续费。保险公司得知此事后多次联系陈女士无果,考虑到该保险合同的高额保障及退保损失,工作人员上门面见客户,将产品条款、保障一一讲解,并告知陈女士若暂时经济紧张可暂缓交费,两年内办理复效即可,也可以通过保单借款周转资金。经过沟通条款责任及保险的功能与意义之后,陈女士意识到拥有保险的重要性,但此前交给黑产中介高额的手续费打了水漂,陈女士表示:拥有保险才有保障,维护自身权益还是要走正规渠道。

【案例分析】

原福建银保监局、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和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防范金融领域不良代理投诉举报风险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明确提示“不轻信代理维权、代理退保的虚假承诺,拒绝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恶意投诉,防范集资诈骗风险”。本案例中,陈女士听信不法分子的谣言,不仅没有为其“维护权益”,还损失了一笔高额费用,维护自身权益仍需走正规渠道。

【消费风险提示】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擦亮慧眼,认清非法代理退保的四个风险:

1.失去保险保障权益:不法代理维权组织不是客观的站在保险消费者风险保障需要的角度出发,而是为谋取非法所得和高额收益,采取故意歪曲事实、炒作片面信息等手段协助退保;

2.泄露个人家庭隐私:不法代理维权组织取得消费者委托后,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证件信息、家庭信息、金融信息等,个人信息存在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而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

3.危害消费者财产安全:不法代理维权组织利用保险消费者金融知识薄弱的漏洞,收取高额的“代理维权”手续费;

4.可能涉嫌违法犯罪:不法代理维权组织教唆保险消费者为达到退保目的虚构事实、编造理由、伪造证据资料等,突破法律底线的行为。

(谢静/文)

(谢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