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于7月28日报道称,迫于国会鹰派压力,美国总统拜登将阻止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赴旧金山出席今年十一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年度会议。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她批评美方若拒让特首李家超出席年会,无疑是“错上加错”。
消息传出,李家超正在东南亚访问,面对媒体提问,他的回答温和、克制,表示美国作为东道国,理应“按照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规则、指引和惯例行事”,向包括香港在内的所有成员发出邀请。
到目前为止,拜登政府尚未就是否邀请李家超发表任何正式声明。外交部言辞与李家超的响应口吻迥异,而美方亦无正式声明出台,从中可以窥见中美双方似乎依然就此事进行磋商谈判。
若美国最终执意阻止李家超与会,则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初心背道而驰,甚为可悲。1989年,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鲍勃·霍克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APEC),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十个月后,在来自该地区12个国家的代表举行首次会谈,正式宣布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
亚太经合组织(APEC)尊重中国内地对区域增长的巨大贡献,也认可台湾和香港的经济实力,因而于1991年分别邀请三个经济体加入组织。考虑到台湾与香港两地的成员资格存在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各方在美国的支持下采取折衷做法,台湾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参加,而香港虽然仍旧处于英国统治,还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成为组织一员,毕竟,促进经济合作、促进区域自由贸易、鼓励放开投资,才是经合组织的主旨所在。
而且,在经合组织内,即便某些成员经济实力足、政治影响大,依然遵循所有成员无论大小、一律平等、一视同仁的原则。成员之间以礼相待、彼此尊重、平等对待,是经合组织最值得称道之处。此中体现的是珍视友谊、热爱平等的精神。
依据亚太经合组织(APEC)机制,各个成员之间并不能就有关市场准入、关税额度、非关税壁垒、保护及促进投资等议题上进行磋商、或达成任何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尽管如此,经合组织还是为各成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在经济领袖、部长、高级官员、以及企业家的层面都可以安排组织会议,就一系列的议题进行互动、交流。提议涵盖范围广阔,从支持中小企业到科学技术合作等不一而足。
当然,各个成员经济体之间存在意识形态等差异,但是,面对面的交流仍旧有助于建立友谊,实现和平共处。
正如毛宁所言,美方以“违反《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为借口制裁李家超,已然铸成大错,如今又打着“支持香港自治”的旗号,无疑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是“错上加错”。若美国一意孤行,以牵强的政治借口阻止李家超与会,则无疑对经合组织构成打击,与核心经济目标背道而驰,在当今地缘政治压力不断升温的情况下,亚太经合组织(APEC)通过对话化解危机的能力却遭到削弱。
根据美国的《香港自治法》第8条,若总统认为“符合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可以撤销对相关外国人士的制裁,同时向国会相关委员会提交报告、阐明理据。可见,拜登完全可以依据此条款的广泛酌情权撤销对李家超的制裁。然而,他若以政治优先,无视亚太经合组织(APEC)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各项成果,执意不予撤销制裁,则无疑会对经合组织带来致命的一击。
若李家超无法出席,则香港需考虑是否值得另派人选,但是,若政府内部一致认为美方制裁李家超毫无理据,纯粹是蓄意打击香港,那么,香港理应不予理会,无意自取其辱。
而且,面对美国霸凌香港,中央不会坐视不理,不可能一味退让、在美国开出不公条件下还会考虑出席年会。若内地和香港都缺席,加上俄罗斯总统可能继续缺席,则本次年会的价值必将大为缩水。
亚太经合组织(APEC)标榜促进区域合作,以鼓励自由贸易、通商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如此崇高理想,若指望美国能够坚守未免太天真。由于所谓“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拜登政府因而误判局面。去年,美国国会通过《芯片法案》和《降低通胀法案》,拜登签署立法,遂向半导体和其他高科技制造商提供数十亿美元补贴,助力这些厂商班师回国,从而破坏市场、打破供应链。如今的美国已经背弃了自由贸易、放弃了全球化,任由内向保护主义主导国家。如果美国本次APEC政策上继续走政治路线,开保护主义倒车,那么不仅李家超是否能与会尚且存疑,就连经合组织的未来也是凶多吉少: APEC到底能否继续在区内促进合作、推动经济增长?实在令人怀疑。
作者:叶刘淑仪,香港行政会议召集人和立法会议员
本文的原文发表在英文《中国日报香港版》评论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