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科学大会”在河北阳原举行

“考古科学大会”在河北阳原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7-30 11: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30日电(记者 王恺昊)  为深入探索中国考古学第二个百年的发展趋势和学科特点,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河北省文物局,于7月29—30日在河北阳原泥河湾共同主办“考古科学大会”,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全国70余家考古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参会。

从1921年科学发掘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开始,中国现代考古学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百年以来,考古学不断吸收、融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考古学所揭示的人类活动遗迹及遗物,在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方面居功至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在迈向第二个考古百年之际,召开考古科学大会,旨在梳理考古科学的理念、方法及目标,探讨中国考古学的历史与未来,聚焦考古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通过书面发言重点回顾了考古科学取得的系统性重大收获,展望了未来考古科学的发展前景,提出要围绕重大学术课题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密切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实现考古学与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阐述了对“考古科学”概念的认知,探讨了“考古学”与“考古科学”“科技考古”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中国特色的考古学”或“中国考古学派”的特点和局限性,提出未来考古科学体系将在“考古科学”和“应用考古学”两个方向分别拓展。此外,还有9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发言。与会嘉宾还就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工艺与科技融合,以及深海考古、云端展示等诸多考古学科的未来发展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在“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新时代,中国考古工作者将继续秉承习近平总书记“要运用科学技术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提高考古工作发现和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能力”的要求,积极践行“考古学界要会同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医学等领域研究人员,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的精神,通过考古科学实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本次会议不仅对考古学科发展的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还首次以学术会议的方式提出了“考古科学”的概念,为新的一百年考古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征程提供了新思路。

会议举办地泥河湾盆地是世界著名的旧石器考古的圣地,发现了自200万年以来数量巨大、分布集中且文化序列延绵不断的古人类文化遗存,成为研究东亚人类起源、演化和生存适应的关键地区,具有重大科学、社会和文化价值。

 

 

【责任编辑:妮思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