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描绘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美好愿景,实现“百姓富”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当前,共同富裕的短板在农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要聚焦重点群体狠抓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贵州现代化建设的“底板”。各地各部门要把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群众和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两个群体,作为促进增收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群众狠抓增收,逐户逐人、“一户一策”研究落实增收举措,集中优势资源打好歼灭战,确保今年实现动态清零。聚焦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狠抓增收,深入分析研究增收难的根源,深化“五个体系”建设,多管齐下推动搬迁群众加快增收,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要强化产业振兴助农增收。乡村产业振兴是农民增收致富最重要的支撑,乡村有了产业,农民才能有更多机会实现就地就业,增收致富、改善生活才有重要保障。全省上下要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做足“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发展。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农产品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深化农文旅商融合发展,让更多农民吃上“旅游饭”。
要紧盯“四项收入”精准施策。农民增收有多种有效途径,我们要深入分析我省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四项收入”存在的差距,拿出长短结合、务实管用的硬措施挖掘增收空间。通过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工代赈等方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工资性收入。完善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支持有能力的脱贫群众自主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加强面向小农户的农业支持力度,健全低收入农户常态化帮扶机制,落实惠农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资产入股、收益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收入。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各地各部门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广大农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