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青科技公司成长图鉴:通力股份,自我革新中持续奋进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7-26 16:12
2023-07-26 16: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根据通力股份的招股书,公司蓝牙音箱、Soundbar等产品的出货量居全球首位,TWS等品类出货量逆势增长。近三年公司营业收入增幅稳中有升,2022年实现的净利润数额更是同比增长高达30.70%,在整个行业中表现优异。

不一样的稳健性,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不一样的核心竞争力;而“坐过山车”,背后很可能是由于竞争力的缺失。究其根本,依赖客户的发展路径之下,是客户黏性与独特优势的缺位,这才是有些公司遭遇削减产品线、乃至业绩大幅波动的根本原因。

但通力股份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在“依赖大客户”与“与客户深度合作”之间,它倾向于选择了后者。不同于很多业内同行,公司并不止步于优秀的产品交付能力,而是致力于为客户创造价值。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通力股份不遗余力投入研发,近三年研发投入达到14亿元,拥有研发人员1500人,并建立5大研发中心,以及全消声室、半消声室、远场语音测试室、耳机风噪测试室等业内领先的实验室;目前公司在声学、无线连接及智能交互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公司拥有的包括云端对接一体化软件技术、主动降噪技术、语音拾取技术、声学技术、仿真技术、自动化制造和测试技术、物联网互联技术、环境感知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低功耗Wifi技术和微光全彩图像采集等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以深厚的研发积累为基石,通力股份打造了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凭借着多年打磨,通力股份在丰富的开发经验基础上,磨炼了自身的垂直整合能力、大规模精益制造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品质管理能力。因此,公司独立地为全球知名的消费电子品牌企业、互联网头部企业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能显著降低客户产品开发门槛,缩短产品开发到市场的时间,帮助客户提升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持续为客户创造新价值。

这一独特的优势,为公司带来优质的客户群体和较高的客户黏性。根据公开消息,作为全球知名消费电子品牌的重要供应商,公司目前与哈曼、索尼、三星、Jabra、OPPO、阿里、谷歌、亚马逊、安克创新、字节跳动、联想等公司形成了稳定合作关系。公司与其中的部分客户形成了10年以上的深度合作关系,建立了较强竞争护城河。

由此可见,独立自主的方案能力,是公司稳健成长的重要底座之一。

在自我革新中走上不断成长

要讨论其它重要的因素,必然离不开提到公司自身渴求创新、自我革新的基因。

在发展初期,随着DVD机芯和解码芯片等硬件技术瓶颈的突破,通力股份牢牢抓住了DVD产业链东移的机会,为飞利浦、东芝、索尼、松下、LG等全球知名品牌客户提供DVD的ODM业务,出货量居全球第一。

第二次抓住科技浪潮,是通力股份开始切入声学赛道。一方面,公司成为哈曼、索尼等消费电子品牌的主力供应商;另一方面,公司积极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展开前沿探索,包括与京东合作开发了国内第一款智能音箱-叮咚。根据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公司蓝牙音箱出货量为731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为14.48%;Soundbar出货量为312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为18.1%,出货量居全球首位。

在第二次转型成功后,通力股份逐步构建了以声学产品为中心,可穿戴设备、AIoT产品、精密组件及附件等共生发展的智能硬件ODM工业平台。其中,公司依托声学、无线连接、智能互联技术、ANC/ENC降噪技术,在TWS耳机领域取得快速进展。招股书披露,从2019年到2022年,公司TWS的出货量从50多万副增长到530多万副。

从一家DVD领域的初创公司,发展成为领先的多元发展的科技龙头,通力股份先后经历了传统声学浪潮、智能声学浪潮,再到近年TWS、AIoT多样化创新。在每一轮浪潮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通力股份不断创新,屡次站在行业潮流前沿。

而在未来三到五年,通力股份或将带来更多的惊喜。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化竞争的加速以及产业变革的驱动,科技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受客户需求驱动,通力股份的多品类ODM工业平台正在较快扩展其边界。

招股书披露,通力股份于近年推出了智能手环、智能带屏音箱、智能路由、智能摄像头等一系列新产品。在2022年,公司成功开发了AR/VR设备附件,并进入到meta供应链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自OpenAI发布插件以来,ChatGPT的能力已经从NLP拓展到可以获取实时信息并代替用户执行操作,用户可以直接通过人类语言指挥ChatGPT帮自己与各种应用交互,智能音箱将成为智能助理的最佳角色之一。

加上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扩大内需,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而声学产品、智能产品等正是高品质生活化的代表。通过过往的表现,有理由相信通力股份会抓住此黄金机遇,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回顾深耕行业的20余年间,通力股份面临多次产品线转型、中美贸易摩擦等困难,但公司坚持高额研发投入、产业垂直整合、全球化产能布局,屡屡站上新的科技浪潮,实现高质量发展,它正是中国长青科技企业的成长缩影。

来源:格隆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