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进入决赛阶段 颁奖仪式将于8月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7月24日,“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组委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大赛组委会顾问、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励小捷,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出席并讲话,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致欢迎辞。

“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进入决赛阶段 颁奖仪式将于8月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7-24 19: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24日,“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组委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大赛组委会顾问、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励小捷,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出席并讲话,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致欢迎辞。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书记处书记杜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级巡视员刘虹、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元、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长刘华彬、北京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韩永、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雷兴山、孔庙与国子监博物馆馆长吴明、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周旸等大赛相关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出席发布活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议理事长王时伟代表主办单位通报2022-2023学年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启动以来工作情况。

“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 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主办,也是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自2023年3月底启动以来,目前大赛已完成全国范围的基础选拔赛,正在进行省级复赛,并将于8月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首都师范大学举办“2022-2023学年总决赛”,8月中下旬在故宫博物院举行“颁奖仪式”。届时,晋级全国总决赛的参赛选手将汇聚首都北京,以知识答题、作品展演和现场面试的形式汇报其文化遗产学习成果。

大赛旨在通过丰富有趣的竞赛形式,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国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对比中提升当代青少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强文化自信。大赛设有个人赛、团体赛、数字化专项赛、书画知识与实践专项赛、博物馆讲解员专项赛、文化创客专项赛、古琴专项赛、九章算术专项赛、家书专项赛、文物科技知识与应用专项赛等赛道,采用线上答题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比赛形式,鼓励参赛选手在学习文化遗产知识的基础上,走进博物馆、走进文化遗产地,提升技能,开阔视野。2022-2023学年,共有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的1000多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参与比赛活动。

朱鸿文副院长代表故宫博物院对大赛的举办表示支持。她表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和开拓创新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青少年始终是博物馆教育事业最为关注的受众群体。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故宫博物院深入挖掘、阐释故宫历史文化资源,特别为青少年群体研发、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机会。她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能够激发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和兴趣,能够更好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在会上表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发布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要求博物馆资源和中小学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教育部认定并监管的竞赛活动,将博物馆知识学习搬进中小学,将中小学生带进博物馆,这都是我们可以积极开展的活动方向,类似这种活动,中国博物馆协会将全力支持。

大赛组委会顾问励小捷表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性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工作。让青少年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了解中华文明的广博与伟大,才能培养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中华现代文明的创造者。竞赛的组织者和博物馆、文化遗产地开展了一些互动活动,为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便利。大赛的举办,有助于打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包括知识大赛在内的各种活动为载体的,家庭、学校、博物馆、遗产地等资源相结合的教育机制,从而真正让文化遗产知识、传统文化知识和中华文明的教育经常化、普及化。

【责任编辑:胡晓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