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考古最新进展:千余墓坑回填保护工作正式启动

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考古最新进展:千余墓坑回填保护工作正式启动

来源:众望新闻 2023-07-22 19: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 应腾)7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看到贯穿于墓群间的001县道上有运砂土的工程车在穿巡,千余座墓坑将填满砂石,这也预示着,从2022年7月开始发掘的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正式启动保护性回填工作。

墓群采取回填掩埋的保护方式

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考古发掘,被业内称为“发掘规模的奇迹”,是2022年取得重大影响的一次考古工作,被评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短短半年,共发掘从两晋南朝至宋明时期,延续近1400年的2192座墓葬,出土4000余件套文物,是贵州考古史上发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墓群。不仅为理解贵安新区城市根系和历史源流提供了更多生动细节,更深刻反映贵州与中原地区的紧密联系,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历史进程的生动例证。

墓群保护坚持遗址最少干预、不改变原状及回填可逆性的原则

作为在城市建设中的重大考古发现,在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将所有出土文物全部转移至库房保护之后,对大松山墓群考古后续的保护、展示工作,也迅速提上日程。

墓坑积水状况

“由于考古现场的特殊性,对石室墓和土坑墓进行回填保护是一种必然。”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料室主任、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现场负责人之一胡昌国告诉记者,墓葬经过考古发掘后,长期裸露在外会进入失水的阶段,并引起收缩开裂。外加雨水高温,植被生长等自然因素的长期侵蚀,也会给墓葬带来更大破坏,为此,启动对墓葬进行整体性保护,是目前大松山墓葬群最为紧要的工作。

“回填工作大致分为加固、回填、标识三部分,包括植被清除、铺设粗布、铺设沙土、发掘区回填、植被种植等多道程序。”胡昌国表示,整个墓群的回填工期大概需要50天左右。

延续近1400年的墓群,是讲述贵州故事最好的文物载体

“对大松山墓群的本体保护,我们制定了保护方案,并经过专家论证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完成回填后,这块区域将建考古遗址公园,将以敞开式的保护展示利用方式,展现遗址庞大的规模、形成过程以及1400年的发展脉络,将会成为贵安新区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IP,为新区的个性发展,提供最佳身份证明和难以替代的文化能量。”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兴龙告诉记者,在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中,将通过整体景观布局展现两晋至明代千余座墓群,1400多年的文化接续传承,让游客以一眼千年的古今“穿越”,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历程。同时,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还将依托大松山遗址,建设贵州省考古标本库房和考古博物馆。

整个墓群的回填工期大概需要50天左右

让过去拥有未来。大松山墓群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将打通从考古发掘到保护、研究、阐释、展示、传播的学科全链条。

目前,大松山墓群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发掘资料的后期整理阶段,出土的数千件文物正在进行室内清理、修复、绘图及整理研究中。而遗址出土的文物,也将在考古博物馆中与观众见面。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