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4秒)启动试运行

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4秒)启动试运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7-20 18: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北京7月20日电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制建设的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4秒)启动试运行。该装置采用电磁抛射的方式在地面构建微重力实验环境,即采用电磁弹射系统将实验舱垂直加速到预定速度后释放,实验舱在上抛和下落阶段为科学载荷提供微重力环境,目前该装置达到了4秒微重力时间、10μg微重力水平、过载加速度不超过5g、实验间隔不大于10min的国际先进水平。与传统单程落塔、抛物线飞机等相比,装置在实验效率、实验载荷强度要求、运行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在实验效率方面,传统落塔平均每天仅可以做2-3次实验,抛物线飞机每次可以飞行30架次以上,但实验准备周期约2-3个月。本装置可以达到每天近百次实验的频率,准备时间1-2天,极大的提高了科学实验的效率。

在实验载荷强度要求方面,传统落塔在降落回收阶段,试验舱和实验载荷要承受20g左右的冲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常规科学仪器的使用。在本装置中,实验舱所受的电磁驱动力是全程可控的,无论是微重力、月球重力还是火星重力模拟实验,实验舱的回收加速度都可控制在3g左右,因此常规科学仪器都可以用于实验。

在运行成本方面,装置采用储能和电磁驱动技术,装置运行仅消耗电能,单次实验消耗电能仅1度左右,运行成本较低,便于开展大规模的科学实验。

充分有效的地面验证,是空间科学实验的前提和基础。地基研究能够大幅缩短实验周期、降低实验成本、提升空间实验成功率,是天基研究的重要补充手段。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有效解决了探空火箭、失重飞机、落塔等传统地基微重力设施存在的实验成本高、准备时间长、过载较大等缺点。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正在规划建设(20秒)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争实现微重力时间20s、水平5ug、载荷500kg的国际领先指标,构建国际领先的微/低重力实验中心,为全世界空间科学领域的顶级科学家提供高效便捷的地基微/低重力研究平台,并为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地基微/低重力技术验证条件。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