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引领!海尔智慧楼宇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7-20 15:56
2023-07-20 15: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11日,2022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包含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奖四大类别。在科技进步奖类别中,由重庆大学联合海尔智慧楼宇、清华大学等企业单位发起的“长江流域建筑低碳供暖空调关键技术和装备与应用”荣获一等奖。

作为该项目中课题三的牵头企业,海尔智慧楼宇凭借物联多联机技术创新,有效解决了长江流域现有建筑供暖空调装备运行效率低、冬季结霜严重、送风热舒适性差等技术难题,兼顾舒适和节能的用户体验,并取得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此前,该项技术还获得过中国专利优秀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荣誉,而海尔智慧楼宇也成为行业首个“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品牌。

打破行业困局,舒适与节能兼顾

长江流域夏热冬冷,供冷供暖需求旺盛。与此同时,现代建筑楼层高、房间众多,往往难以确保每个房间都达到预设温湿度。要想提高房间舒适性,必然会带来能耗的上升。这不仅是该项目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国内外行业发展的难题。

在“长江流域建筑供暖空调解决方案和相应系统”课题中,合肥海尔工业园商用办公楼就提供了办公场景下的有效实践。

首先是解决舒适性。在办公室里,有的人喜欢空调风吹着自己,有的人就不想直吹,甚至是不想开空调。海尔物联多联机的智慧送风搭载move eye人感技术,实现人来风至、人走风停、风避人动、风随人动不同模式切换。

其次是管理方便。上百台的空调接入海尔智慧低碳管理平台,通过内置式多联机在线性能监测技术,平台实现远程操控、分区管理、自动计费、故障预警、能耗分析等,用户只需要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能随时随地轻松管理。这对于传统空调来说,是物联技术上的创新,也是管理模式上的创新。

目前,这一项目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应用于鸟巢、成都双流机场、重庆机场、拉萨火车站、北京和杭州地铁部分线路、重庆龙湖时代天街大型综合体等30余项重大工程。近3年来,项目的应用推动各地共实现新增产值35.72亿元,新增利润4.73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持续领跑,全面布局成就行业标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海尔智慧楼宇通过技术的创新与迭代,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升级了用户体验。目前,海尔智慧楼宇已在物联多联机领域、磁悬浮空调、空气源热泵等细分市场持续领跑,成为用户首选品牌。而成绩的背后,源于海尔智慧楼宇原创科技的引领性。

从近些年的发展路径来看,海尔智慧楼宇正通过“软硬结合”提升自身品牌竞争力。在硬件上,自主研发磁气悬浮中央空调、物联多联机、空气源热泵等节能技术,从产品到场景,打造高效机房等全场景智慧节能方案,实现机组自身的节能引领性。

此外,在软件平台上,海尔智慧楼宇依托“楼宇大脑”发布行业首个智慧低碳管理平台。在智慧管理上,不仅实现空调系统的远程操控、能耗记录和分析、异常提醒等,还可联动电梯、照明、安防等建筑子系统,跨系统协同、节能自运行,避免人为管理下的能源浪费,助力建筑降本提效,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为了不断升级用户体验,并为行业开拓新增量,海尔智慧楼宇还持续强化科技力量。目前,海尔智慧楼宇已在全球布局了8个领先实验室、12个研发中心、16个研究院和两大创新研究院。而一次次的重量级奖项,不仅证明了海尔智慧楼宇的科技实力,也验证了在这背后建立起的研发体系与品牌布局上的领先性与有效性。

从创新技术到市场发展,海尔智慧楼宇始终领跑行业。此次奖项的获得,不仅是对海尔智慧楼宇实力的进一步认可,也将推动该成果在长江流域及更多地区落地应用,在提升建筑舒适性与节能效果的同时,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科技动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