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铁路煤炭运输优势,保民生促发展

2023-07-17 16: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1至6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送煤炭10.53亿吨,同比增长1.6%;其中电煤7.77亿吨,同比增长13.1%。截至6月30日,全国363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8076万吨,可耗天数达30.6天,保持较高水平。

煤炭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资源,是保障现代人民生活的主要供应能源之一。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煤炭储备资源丰富,且价格便宜,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带来降低煤电供应的政策导向,且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导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逐步下滑。但“双碳政策”更多是在中长期内影响煤炭需求,且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一直保持在 55%以上的高位,因此中短期来看,煤炭在我国的能源资源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我国煤炭产销上存在着地域差异导致了煤炭运输在我国整个运输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所以煤炭的运输工作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提高铁路运输占比,保民生、稳发展。铁路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中坚力量,装载量大、成本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高效、节能低碳等显著优势,令铁路货运在衔接煤炭供需和保障煤炭运输高效履行等方面发挥着无可代替的关键作用,是企业和人民煤炭保供的“定心丸”。相对汽车运输,火车运输具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统一管理的优势。铁路列车行径路线大部分是远离密集的人民生活圈,能够有效控制煤炭运输环境污染问题。在运输过程中,运输单价低和苫盖篷布避免造成挥洒煤渣满天飞的现象彰显了以民为本的理念。随着我国铁路网络越来越完善,万吨列车煤炭运输专线将驶往更远和更加需要的地方,以“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保障社会供应,为经济社会运输提供“铁力量”,展现“铁担当”。

铁路部门加强煤炭运输组织,是力保煤炭货物畅行的基础。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在社会中承担着大部分的煤炭运输工作。我国煤炭在地理上分布的总格局属于”西多东少”、”北富南贫”,导致我国煤炭运输存在”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运距长、周期长、运量大是煤炭运输工作的特性,铁路运输具有成本低、运量大、运距远、速度快、不受气候条件限制等特点,是煤炭运输的不二选择。大量的铁路敞顶箱推出使用,散堆装货物“散改集”运输模式,减少换装次数,能够有效的提高煤炭运输效率。遍布全国的铁路运输线具有对接其他公路和港口的优势,煤电厂专用线和港口专用线越来越多,铁路安全、正点、快捷的特点,“一步到位”的运输模式有力的保障了煤炭能源到厂供给。

铁路部门加强煤炭运输组织,提量的同时更要提质。煤炭作为现代化不可或缺的能源,应该采用更合理化的运输方式,铁路强大的运能体系,加强煤炭运输组织的举措彰显了铁路风采,担当起了稳经济、保民生的责任。(华尚洪)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