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红花岗丨红花岗:绿色动力 马力十足

夏日红花岗,天蓝、云白,地绿、水清,处处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红花岗区大力推行环保专家环境监管模式,该区生态环境分局组织中高级工程师以及环保专业人员组成环保专家队伍,深入企业开展“把脉问诊”服务。

文明红花岗丨红花岗:绿色动力 马力十足

来源:多彩红花岗 2023-07-15 16: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夏日红花岗,天蓝、云白,地绿、水清,处处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这是红花岗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红花岗的真实写照。

2022年红花岗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显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全区9条河流水质持续向好,虾子河黑臭水体治理保持长治久清,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100%;建成投运遵义东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实现全覆盖、零填埋,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及农药使用量均实现零增长。

建立“1+1+N”机制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红花岗区坚持从完善生态环保联动指挥体系着手,建立完善区级生态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构联动机制,形成区委、区政府统筹调度、生态环境部门牵头抓总,镇(街)、部门合力共治的工作机制,构建共抓大保护的工作格局。

同时,按照“属地为主、部门联动、条块协作、职责明确”原则,以镇(街)、村(居)为基本单元,构建“区+镇+村”三级生态环境网格体系,有效解决镇(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结构空洞”、职责模糊、力量弱化等问题。

在推进问题整改方面,积极探索“N个途径”,确保问题整改清零。红花岗区着力常态排查,实施专项行动“提质增效”,开展环保专家“把脉问诊”,推行督查督办“东搜西罗”,按照“排查—监管—整改—验收—巩固—问责”闭环管理“六步式”,大力探索多渠道排查整治生态环境问题,巩固提升常态长效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切实推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

环保专家“把脉问诊”

助企业绿色发展

“感谢你们上次提出的整改意见,今天请你们来看看整改效果,再帮我们检查一下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近日,在遵义天磁锰业(集团)亿方有限公司厂区内,企业负责人正与红花岗区生态环境分局的环保专家交流厂区的环保整改措施和成效。

原来,在2022年的一次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中,区生态环境分局的环保专家发现亿方公司渣场堆存的电解锰渣接近坝沿,存在锰渣漫顶风险。于是向企业提出整改意见,建议企业及时整改,尽快排除漫顶风险。

“环保专家提出问题后,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他们的指导下及时完成了整改。”遵义天磁锰业(集团)亿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鸿飞告诉笔者,为把渣场生态环境风险彻底消除,公司严格按照“两膜一布”的标准要求,先加高十余米坝体高度,再加铺3000平方米防渗膜,有效解除渣场漫顶风险。

红花岗区大力推行环保专家环境监管模式,该区生态环境分局组织中高级工程师以及环保专业人员组成环保专家队伍,深入企业开展“把脉问诊”服务。据了解,2022年以来,区生态环境分局环保专家现场帮扶企业70余家次,共督促企业整改环保标识标牌不规范、环保制度建立不完善、环保设施不完善等100余个环保风险问题。

“目前我们的环保专家队伍有8名研究生,4名工程师。接下来,我们还将从辖区企业挖掘培育与环保领域相关的专家人才,不断充实壮大环保专家队伍,扎实开展环保专家进企业工作。”该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环保专家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除了提出整改意见外,同时也会做好跟踪服务,以科学有效的方式指导企业抓好整改,助力企业节能降耗、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绽“红花”

这些年来,红花岗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持续打好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五大战役,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把握“绿色”内涵,守牢和活用生态资源,才能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红花岗区结合城郊地理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不断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生态安全格局,开辟绿色新天地,让城市与生态融合发展、绿色与乡村美美与共。目前,该区已打造出金鼎山景区、金川湿地公园、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深溪盆景艺术小镇、百草园等生态景区,种植3万余亩经果林,美了乡村、火了人气、旺了产业、甜了百姓,推动全区乡村旅游市场呈现出观光农业、休闲康养、采摘旅游、乡村度假等复合发展的新态势。

绿水青山好风光,城市宾客纷沓而至。“现在一年能挣二三十万元,日子越过越舒心了。”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红花岗区金鼎山镇莲池村村民向小波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据了解,莲池村以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为支撑,村民年收入从2008年的9000元提高到了15000元以上,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

一幅山青水绿天蓝城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在红花岗大地徐徐展开。红花岗区将始终立足“红色文化名城、高新发展引擎、生态宜居福地”的城市定位,不断巩固拓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