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边际土地草牧业发展,有效扩增食物产能

新疆地区边际土地草牧业发展,有效扩增食物产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7-12 14: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土地的盐碱化已成为全球问题。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开发利用盐碱地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自古以来,世界各国人民积累了不少开发利用盐碱地的方法和经验,但都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盐碱地类型不同,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原因也不同。因此,改良和利用盐碱地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也不同。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显示,新疆盐碱地面积达1336万公顷,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36.8%,全区近80个县(市)面临严重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南疆地区尤为突出。因此土壤盐碱化严重是制约当地发展的关建因素。

国家牧草产业体系、自治区优质饲草体系、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的专家团队马春晖、席琳乔、张凡凡、王旭哲等通过多年本地区盐碱地改良的试验和示范,总结出通过不同饲草种植模式改善盐碱地的方法,在改善土壤盐碱的同时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石。

模式一:沙地油莎豆种植模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54团为新建团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当地土壤贫瘠、盐碱含量高,开垦难度大。近年来当地尝试种植果园,但投入高成活率低,造成政府极大负担。我们通过大量筛选试种棉花、玉米、小麦等十余种农作物,成活率低且极难形成产量,唯有油莎豆在贫瘠土壤上能够茁壮成长,它是沙化土地改良、增产增收、防风固沙的先锋作物。2020-2023年当地种植规模已达2.0万亩,油莎豆平均亩产可达400 kg左右,不仅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且在满足油料供给同时,地上茎叶可作为饲草,缓解南疆沙区饲草“质次量少”、草畜平衡矛盾;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开辟荒漠化土地综合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图中为沙地油莎豆栽培情况,地点:喀什地区五十四团)

模式二:饲草种植+土壤改良剂综合利用盐碱土地

南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土壤理化性质复杂。土壤结构和透水性较差,有机质含量低、碱性较高,不适宜大多作物生长。通过构树、饲用油菜种植及土壤盐碱改良剂(精矿源黄腐酸钾)的施用,可使构树成活率达到75%以上,饲用油菜发芽率达到80%以上。此外,在昆仑山沙区(策勒县博斯坦乡)依托策勒县苜蓿科技小院种植苜蓿2.5万余亩,土壤基肥施用新疆天物生态生产专用生物有机肥100kg/亩+滴灌施用EV生物菌肥3kg/亩,可有效补充土壤有机质和肥力,加快物料矿质化和腐质化,促进植物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降低盐碱含量,抑制有害病原菌生长繁殖,显著降低苜蓿建植成本、提高生产性能,节本增效。上述模式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维持生态平衡均有积极影响,可整体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

(图中左边为饲用油菜+土壤盐碱改良剂,右边为单独种植苜蓿,地点:喀什地区巴楚县)

(图中为构树+土壤盐碱改良剂模式,地点:喀什地区图木舒克市)

(图中为昆仑山沙区苜蓿+土壤盐碱改良剂模式,地点:和田地区策勒县)

模式三:冬小麦套种草木樨改良盐碱地

近十年来在阿克苏地区在拜城县轻度盐化土地开展冬小麦套种草木樨100多万亩。每年3月底至4月初在冬小麦地里套种草木樨,在6月底至7月初收获冬小麦。套种草木樨,第二年冬小麦平均增产16%以上,第二年玉米平均增产8.7%以上,草木樨干草产量300-500 kg/亩。种植草木樨后土壤全氮增加15%以上,有机质增加10%以上,脱盐率达到15%以上,实现了用地养地、增粮增草、农牧结合、协调发展,深受农牧民欢迎。

(图中为冬小麦套种草木犀情况,地点: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模式四:盐碱地“农-草-畜”循环利用绿色发展模式

阿克苏地区近年通过发展奶牛产业,生产的有机肥,施入果园,发展苹果、香梨、红枣等特色林果业。重点推行棉花-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玉米-棉花的盐碱地改良模式。2022年种植耐盐碱苜蓿,产量可达到1.2吨/亩以上,收益已经超过棉花的收益,纯收益平均超过1000元/亩;且种植苜蓿之后种植棉花产量提高10%以上,青贮玉米产量提高15%以上,土壤盐碱也得到了适度的改善。在盐碱地上种植牧草,实现规模化种植,从而支撑奶牛产业,促进草牧业发展,配合牛奶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等转化为生物有机肥,进一步涵养盐碱地,提升土地肥力,形成循环利用模式。(图片由张凡凡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