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策划18个重大项目 推动我国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网
2023-07-11 23: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济南7月11日电(记者杨湛菲、王鹏)记者11日从国家文物局此间举办的全国考古工作会上获悉,截至目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围绕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等关键问题,策划“夏文化研究”等18个重大项目。

据介绍,七年来,重大考古研究实证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脉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了认定进入文明社会标志的中国方案。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石峁遗址入选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二里头、三星堆等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果。新疆、西藏考古以及吉林古城村、云南河泊所、贵州大松山、青海热水等地重要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与此同时,现代科技助力考古能力提升。高校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大遗址考古工作站显著增加,考古发掘方舱、移动实验室等专有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空间遥感探测、碳十四测年、古DNA分析、同位素分析等科技考古技术更加广泛应用。

我国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也迅速发展,北礁沉船遗址等5处水下文物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山东、福建等省划定水下文物保护区。“南海Ⅰ号”沉船发掘提取各类遗物18万余件,甲午海战沉舰调查确认致远舰、经远舰、定远舰,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入坞,南海1500米深度海域布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水下考古迈入深海新阶段。

中外联合考古方面,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考古人走出国门,推进联合考古行动、文物保护项目。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逐步深入,“一带一路”联合考古蓬勃开展。32家机构赴外开展36项联合考古项目,与40余家国外科研院所、博物馆等建立了良好关系。

此外,七年来,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系统实施,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考古大会》等精品节目彰显中华文化魅力,考古受到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关注和喜爱,助力提升全社会文明素养。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