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7月7日电(记者:马思)7月7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毕马威与联想集团联合发布《普慧算力开启新计算时代》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未来算力发展趋势将具备两大特征: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通用人工智能的核心动力。因此,算力将在两个关键维度上加速发展:普适(Inclusive)与智慧(Intelligent),即“普慧”。
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表示,在算力供不应求的现实情况下,传统计算架构正失去竞争力,必须探索新的计算模式。普慧算力将开启“万物皆数据”“无数不计算”“无算不智能”的新计算时代。
放眼全球,算力已成各国科技战略布局重点。报告初步测算,预计到2025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将不低于4.4万亿元,算力关联产业规模可达24万亿元,算力有望崛起为国家数字经济蓝图中继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之后的又一超级赛道。
新计算时代呼之欲出 储备算力成为必选项
随着数字技术全面融入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算力早已无处不在。今年以来, ChatGPT火爆全球,其幕后的核心引擎——算力更是走到了聚光灯下,成为各界热议的焦点,也是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主题之一。
报告指出,当前,算力正由终端计算等需求驱动的“被动式”发展,转向促进AI大模型训练、实现通用人工智能、超越经典计算等代表的“主动式”发展。新硬件、新架构竞相涌现,现有芯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都可能被推翻重来,新计算时代呼之欲出。
深度学习出现之前,用于AI训练的算力增长大约每20个月翻一番,基本符合摩尔定律;之后,用于AI训练的算力大约每6个月翻一番;2012年后,全球头部AI模型训练算力需求更是加速到每3-4个月翻一番,即平均每年算力增长幅度达到惊人的10倍;目前大模型发展如火如荼,训练算力需求有望扩张到原来的10到100倍,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曲线将更加陡峭。正如此前“ChatGPT之父”、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在社交媒体称,一个全新的摩尔定律可能很快就会出现。
毕马威中国数字化赋能主管合伙人张庆杰在解读报告时表示,算力供给增速明显难以满足指数式爆发的需求,储备算力成为各行各业的必要举动。在实际商业环境中,大部分企业选择根据业务场景、数据类型、支出成本选择合适的计算架构,如何就新型计算架构的技术路线、标准体系达成行业共识成为必答题。
未来算力发展向何处去:3A基础资源+3S智能
针对现实挑战,报告认为,未来算力发展趋势将具备两大特征:“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通用人工智能的核心动力”。因此,算力将在两个关键维度上加速发展:普适(Inclusive)与智慧(Intelligent),即“普慧”。
“普适”意味着算力将成为人人可得(Affordable)、人人可用(Available)、人人适用(Adaptable)的“3A”型基础资源,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智慧”意味着算力将具备自适应(Self-adapting)、自学习(Self-learning)、自进化(Self-evolving)为代表的“3S”智能,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推动数字经济迈向更高阶段的必然要求。
张庆杰表示,普慧算力意味着,算力要成为像电力一样的公共资源,本质上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上,让算力更好用。
报告认为,新计算时代,大国和大企业主导的算力竞争将愈演愈烈,硬核的技术实力、雄厚的资金储备、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等都是参与竞争的“加分项”。展望未来,“普慧”算力能够强有力地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数据汇聚融合、共享交换和开发应用,充分盘活数据资产,将中国的“人口红利”转变为“数据红利”。在全球算力供给告急的背景下,“普慧”算力正在迎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