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效开启 南京国际艺术季“NAFI FUTURE·摘星计划”活动进校园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7-05 15:46
2023-07-05 15: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5月,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NAFI”)宣布设立了全新板块—— NAFI FUTURE ·摘星计划 。NAFI作为一个兼具在地性与国际属性的博览会品牌,致力于用艺术和文化进行有效的内容生产,以公共文化艺术平台的身份坚守,不断助推青年艺术家的发展。

「NAFI FUTURE·摘星计划」,将关注点聚焦于青年艺术家,鼓励新生代艺术家大胆进行创作展示、激发原创力量,挖掘具备前沿先锋、畅想活力及独特个人创作语言的艺术工作者,打造全新面貌的艺术新星。「NAFI FUTURE·摘星计划」的评选过程将由国际策展人、知名艺术家、专业艺术院校学者、艺术机构负责人等不同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联合NAFI组委会按照作品不同创作类型进行分区块、多维度综合考量,最终评选出 二十件 入选作品 。NAFI希望通过此计划为青年艺术家提供更广阔的国际展示交流平台与创作实验探索空间,开辟当代艺术与公众对话的表达通道,拉近公众与艺术的距离,展现思辨的光芒。

本届「 NAFI FUTURE ·摘星计划 」以 开启 为关键词。 开启 是一种状态,意味着变化与机遇,于 NAFI 、于青年艺术家群体而言,「 NAFI FUTURE ·摘星计划 」的 开启 充满了值得期待的可能性。为活动触达更多新锐新生群体,该 NAFI 陆续安排了系列高校宣讲活动。 连日来, 为期一个月的线下校园宣讲,已在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三江学院四站顺利落幕。四站线下校园宣讲不仅是 NAFI 在地艺术生态新联结的开启,也为年轻创作力量开启与外部连接新路径的思考方向。

  开启

在地艺术生态的新联结

青年艺术家需要通过作品的展览与宣传,对外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作为以政府背景为依托和引导,结合市场化和专业机构来操作执行的新模式下的博览会,NAFI 将最大化发挥其公益属性,协调各方公共资源,大力扶持新生代艺术家的发展 。于 在地艺术生态 中发挥起联结作用,一直被NAFI视为自身的使命。

在与青年艺术家深入交流后,NAFI可更有目的性地将其与相匹配的美术馆、画廊等美术机构联结起来,更好地助力其未来的艺术发展。 NAFI FUTURE ·摘星计划 」作为 NAFI 建立和加深青年艺术家与艺术市场联系的首次尝试,今年线下的宣讲更侧重于江苏本地高校,希望更大限度地挖掘在地艺术创作力量,建立起青年艺术家与在地艺术生态的联结。未来,「 NAFI FUTURE 摘星计划 」在扎根好本土艺术生态的基础上,将与全国更多高校的优秀青年创作力量产生切实的联结。

开启

青年艺术家的新路径

“如何和策展人打交道,如何让别人了解我们的作品,如何让我们的艺术作品在这个行业持续地存活下去,在今天上午这个交流当中,我相信大家能够找到一定的答案。”

“建立一个桥梁,将在校学生和艺术市场结合起来,这是很好的一个机会。”

这是宣讲活动中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师、青年艺术家石玩玩,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美术史学者戴丹教授,他们分别对「NAFI FUTURE」的评价。如同戴丹教授所言,NAFI在青年创作力量与艺术市场中扮演着桥梁的作用。但作为桥梁的NAFI 并不满足于 联结 ,还期待帮助青年艺术家实现 跨越 。“联结”是平面的,“跨越”是有高度的。NAFI将为入选艺术家举办交流沙龙,筹办NAFI南京国际艺术季2023-2024年度展览计划,组织媒体平台与青年艺术家的专访等。期待在与艺术市场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中,青年艺术家们能进一步明确自身在艺术市场中的位置和角色,完善自身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 NAFI 搭起的桥梁中实现由 青涩 成熟 的跨越

回顾此次线下宣讲的对谈环节,NAFI与各院校的师生就中国画创作的传统性与当代性、创作如何突破单一评价的束缚、摘星计划的评判标准、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心境、年轻艺术家与摘星计划合作的诸多方式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从这些交流中,NAFI看到了高校的优秀青年创作力量充沛的活力与蓬勃的野心 。期待能有更多的优秀青年创作者能够通过NAFI建起的这座桥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艺术新路径。

NAFI FUTURE ·摘星计划 」的报名将于 2023 7 20 24:00 截止,欢迎各界青年艺术群体踊跃报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