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驻芳草,海角亮明珠。近日,由中建二局一公司承接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完成竣工验收,一座服务全国的新型现代生物种业科技创新中心首次亮相三亚。
该项目位于三亚市南繁科技城起步区内,总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包括大田规模与控制环境表型鉴定设施、组学研究中心和规模化验证区等功能模块。为高品质建造中国农业科学院设计体量最大单体,项目42名管理人员、860名工人,齐心协力进行技术攻坚,狠抓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使项目荣获2022年度海南省建筑施工优质结构工程、海南省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
技术攻坚:科技引领精益建造
“项目场地狭小,主体结构施工体量又大,进场材料该怎么放呢?”2022年9月,项目生产经理郑三正在苦恼如何将总近1000吨的施工材料分别吊运到特定位置,仅靠传统的吊车工作量大、耗时长,项目面临极大压力。
25日晚,项目召开技术攻坚碰头会,在综合技术效益和施工能力的情况下,决定引进机械手臂长约80米、吊重达500吨的超大型吊车。该吊重体量目前位居吊车之最,也是中建二局一公司首次在三亚区域启用。吊装30吨超大钢梁时,技术人员必须要在钢梁安装端头提前预留洞口,协调吊车厂家进行反复核查及测量,确保洞口及预埋板耳板螺栓洞口误差不超2毫米,吊装不仅需要各个环节的精益求精,更是一门高难度的技术活!
“其实不单是超重吊装,我们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也充分了发挥了新技术的作用,许多重点难点施工都离不开团队对技术的大胆创新。”据郑三介绍,项目累计创新应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中的10个大项28个小项,发明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楼梯埋件加固装置应用》、《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吊装装置应用》等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并将其运用至项目北楼AB区5个预制楼梯及二层-屋面层叠合板吊装等施工中。正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充分把握,项目将技术攻坚及创新应用作为重点工作,实现了精益建造。
狠抓质量:红线守住过硬品质
2023年3月2日,中国农科院南繁研究院项目因施工质量过硬荣获金茂2022年度质量及HSE进步奖。“质量是第一生命线,我们一定不能砸了公司的牌子!”在施工质量上,项目经理杨欣始终坚持最高标准,将质量看成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施工之初,项目团队就定下了质量创优的目标,高水准严要求对待每一项施工。正是因为质量部要求严厉、从不对懈怠任何一件事关工程质量的“小事”,这使得本就工期紧张的项目团队面临过前所未有的挑战——2022年10月,当时仅仅只有两人的质量部被通知要在90天之内推进施工队伍完成工序复杂、施工面积为31019.62平方米的幕墙安装!
为此,他们对管控面积大的幕墙安装区域进行划分,采取“双向技术交底在前,各道工艺实施样板先行”的现场管理方式,牵头组织责任工长、分包队长开展专项问题分析会,保证幕墙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问题。现场施工时,项目还组织金茂及监理单位进行淋水试验。对于幕墙渗漏风险,项目也经受多次雷雨天气的自然条件检验,未发现任何渗漏,得到了业主、监理的充分认可!
安全文明:海南省标准化工地
为筑牢项目安全防线,打造精品匠心工程,自施工之初,中国农科院南繁研究院项目便将安全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已荣获海南省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荣誉称号,展现了公司良好形象。
在安全建设方面,项目部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督促分包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以“六防”(防触电、防高空坠落、防机械伤害、防坍塌倒塌、防物体打击、防火 )“四到位” (领导到位、管理到位、监督到位、检查到位 )“三挂钩” (管理业绩挂钩、干部考核挂钩、全体员工工资挂钩)为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形成项目经理亲自抓、负总责,安监部具体抓、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格局。
在文明建造方面,项目充分考虑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场内设置成品厕所、吸烟点、茶烟亭等设施,保障工人使用需求;组织工人进行健康体检,让工人切实感受到项目部的关怀和温暖。此外,项目团队积极融入属地志愿服务,在“0801”疫情防控工作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共克时艰,收到了三亚崖州科技管理局的表扬信。
作为海南省重点科研楼建设项目,项目投入使用后将以水稻、玉米、大豆等南繁作物为研究对象,打造成服务全国的新型现代生物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国作物研究中心、种质资源引进交流中心等六大中心,加快海南省推进农业现代化新进程,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为抢占国际种业制高点提供支撑!(图片由刘磊、张博文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