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无棣:“四水四定”打造“现代五网”水利体系

2023-06-29 08: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山东省无棣县濒临渤海,处于引黄灌溉末梢和跨区域多河交汇入海尾闾。旱季有河无水、汛期水患频仍,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县,人均水资源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67%的工农业用水依赖黄河水。随着“四水四定”原则贯彻落实和超载区治理加快推进,有限的黄河水已远远不能满足区域生产生活需求。近年来,无棣县不断加大投入、科学规划、统筹节水增效,全力打造现代水利体系,有力保障了全县用水安全,并走出了一条特色治水兴水之路。

立足扩容增储,建设科学蓄水网。无棣县实施河道清淤清障工程,近三年投资12.02亿元,清淤行洪河道125公里,河渠行洪承载能力和蓄水储水能力全面提升,主干河道均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发挥拦河闸“调水阀”“防潮坝”作用,新建马颊河拦河闸、小米河挡潮闸等4处水闸,境内18处大中型水闸将全县河道蓄水能力由7221万方提升到9000万方。近年来,投资12.88亿元,实施一批水库增容衬砌、新建扩建工程,建成后全县水库总库容将达到1.3亿立方米。

注重引疏并举,建设高效调水网。实施水系联通工程,聚焦“纲目结”,打通“微循环”,构建“河、湖、库、渠”全面贯通的现代水网。新建三处拦河闸,德惠新河、马颊河、漳卫新河3条主干河道实现互联互通。通过实施白杨支沟综合治理工程,实现了幸福河和小开河两条引黄干渠丰枯互补、双向调水。拓宽加深支流河道,实现两条引黄干渠与支流水系互联互通,实施德惠新河至明湖水库引调水工程,利用渠道、河道向县城明湖水库调水,缓解县工业园区用水压力。

聚力城乡协同,建设统筹供水网。坚持城乡一体化供水,依托县内中小型水库淡水资源,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建成三处净水厂,自来水改造和新铺供水主管线1537千米,日供水能力13.5万方。提升水质检测设备规范化水平,检测项目达到42项,检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达到市级水准,所有水厂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和全程监测。今年实施了城市供水服务中心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新建日供水能力5万方的新水厂一座,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

推动向海取水,建设绿色增水网。立足濒海优势,破解海淡难题,实现向海要水,以“非常规”水资源补流量、要增量。鲁北企业集团联合北京碧水源公司合资建设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项目,规划总投资15亿元,设计日产15万吨高品质海水淡化水,目前一期日产5万吨海水淡化水项目已建成投产,已成为园区重要的“替代水源”,二期日产10万吨高品质海水淡化水项目年内开工建设。鲁北海水淡化项目每天可节省淡水资源10万方,一年可节约3600万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坚持集约优先,建设生态节水网。推动农业节水。投资2.16亿元实施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和支流河道清淤疏浚,加强测水量水设施建设,实现引水精准计量到镇街、到田间地头,增加了农业用水量,扩大了节水灌溉面积。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水保林460亩、绿化水系4条、治理面积2.25万亩,有效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积极开展中水回用路径探索,全县5家污水处理厂分别处理3个工业园区污水,日处理能力25.5万立方米。2023年底,全县污水处理厂可全部达到准四类水排放标准,2025年全县城镇再生水回用率将超过35%。

通过构建“一域两区,三纵多横、七库连通”的县级水网总体格局,统筹“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非常规水”有序利用,实现县域水网和市域水网的有效连接,实现跨流域调水,使水资源得到合理调配,有效保障了全县的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力的水利保障。扭转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方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水资源可持续安全利用,进一步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王洪彬 吴宗芹 王永波)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