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美铁路,穿山越海高铁情”网络宣传活动,在福建厦门启动。6月19日,“发现团”成员们来到位于福建平潭海坛海峡的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大桥全长16.34km,跨海段长11.15千米,总投资大约147亿元,是我国首座跨海公铁大桥,也是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大桥。
跨海建桥,创造奇迹。福平铁路的建成困难重重,主要在于这座跨海大桥的建设。这座大桥所处的平潭海峡水深、涌急,海床起伏很大,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大桥建设者们曾称之为“魔鬼海域、建桥禁区”。建设条件恶劣,特别是波流力的影响,是常规长江等内河桥梁的10倍以上,因此建设难度和风险更大。但大桥建设者们不惧困难,克服了各种各样的难题,让大桥从不可能到真实存在,中国高铁用将近7年的时间结束平潭岛不通铁路的历史。而福平铁路的建成,使平潭、长乐与福州老城区形成了“半小时生活圈”。不仅如此,福平铁路还是合福高速铁路的重要延伸和扩展,对于完善闽东北区域铁路交通网络,发挥福州中心枢纽作用,带动闽东北区域整体开放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
守护跨海大桥安全,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福平铁路建成之后,最大的任务就是保障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的安全。由于此桥位置特殊,所处海域每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风暴海域之一,有“魔鬼风区”之称可谓是建桥难,守桥更难。而有这么一群铁路人,守护着大桥,守护着列车的运行畅通,保障旅客安全出行。在“云端工位”守护海上列车的通信工作者;在“桥肚”里工作的工务工作者,在跨海大桥上与狂风交手的供电工作者。无论是高温还是大风,都让“守桥人”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但他们从不惧怕,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也正因为有这些“守桥人”的付出,才换来了福平铁路安全有序运营的每一天。
高科技上线,为大桥“把脉问诊”。为了更好的守护大桥的安全,建立了大桥健康监测中心,实现全自动,高精度,全天候,三维立体的实时预警。在定期检测和人工巡查的基础上,对大桥健康进行全过程管理。15天就可以把大桥上的304根斜拉索检测完毕,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用高科技守护大桥安全,体现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减轻了铁路工作者的工作强度,更是对大桥的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细致的掌握。
福平铁路的这段海上“超级工程”的建成以及维护,展现了中国高铁技术的进步,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铁路工作者不畏艰险,勇迎困难的精神。相信在未来,中国高铁一定会打破更多的不可能,打造出更多的“交通圈”,“生活圈”,“旅游圈”,努力开创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宋明慧 张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