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平:对经济复苏要有信心更要多些耐心

来源:经济日报
2023-06-20 05: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份,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引发部分人士对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从国内外情况看,在经济恢复过程中,一些指标的暂时性波动是正常现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态势,回稳基础仍需巩固,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既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也要对经济复苏多些耐心。

观察经济运行,既看同比,也看环比。5月份,生产需求主要指标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主要受上年同期基数抬升影响,剔除基数因素,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从环比看,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增速有不同程度改善。例如,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较4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环比增速由上月下降转为增长0.63%;两年平均增速比4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边际改善。

整体上看,我国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态势,尤其是与结构优化相关的多项指标表现更为突出。

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等,直接影响我国经济恢复进程。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经济运行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结构性复苏特征。

尽管面临压力和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大势没有改变。今年以来,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高质量发展仍具备一系列显著优势。近期,众多跨国公司高管掀起“访华潮”,充分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一系列积极变化表明,对于经济全面恢复要保持战略定力,多一些耐心,既不因短期波动误判中国经济的大势和主流,也不能在压力之下自乱阵脚。要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采取更加精准有力的措施稳预期、增动力、强信心。

着眼于发挥政策效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稳定市场信心,近期宏观政策不断释放积极信号。6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4个方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相信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供给结构不断调整,我国经济发展动能将持续增强、结构将持续向优、态势将持续向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