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金牛区邀你探秘“天回医简的前世今生”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6-12 10:56
2023-06-12 10: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6月9日,由金牛区文体旅局主办、金牛区文管所承办、金牛区图书馆协办的“天回医简的前世今生”文化沙龙活动顺利举行,活动邀请当年参与发掘“天回医简”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谢涛老师进行主题演讲。现场,谢涛老师生动讲述了“天回医简”的发掘故事,和观众交流互动,并向金牛区文体旅局赠书。

现场赠书

2012年,考古人员在金牛区天回镇无意中发现了一处西汉初年的墓葬,随即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在该墓葬中挖掘出了许多文物,其中就包括了大批珍贵的医学简牍。时隔十余年,经多个部门专家参与,完成了对该批简牍的修复研究整理工作,让这部沉睡两千多年的医学著作逐步显露出了它原本的面貌。2023年,《天回医简》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

在主题演讲环节,谢涛老师对“天回医简”发掘及修复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他介绍,“天回医简”是我国首次出土较为系统完备的“医经”文献,有不少内容可与传世医书比较互证,对揭示早期医学发展的水平及考证《黄帝内经》等传世医学经典的来源和形成有重要学术价值。

此外,从考古学家的视角,谢涛老师分享了许多《天回医简》的发掘趣事,例如墓葬内的细节展示,墓葬年代及墓主身份推测等等,在谢涛老师生动的讲解下,天回医简神秘的面纱被一点点揭开,观众仿佛完成了一场“穿越”之旅。

活动现场

在现场交流环节,观众积极发言,提出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逗得现场众人大笑,气氛十分热烈。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还是文物修复工作,当初软烂如“面条”的竹简,专家们如何将其变成如今的八部医书?谢涛老师表示,与许多人想象中考古学家总是在“土里挖来挖去”的工作不同,文物修复的工作其实更多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红外摄影、红外扫描、试管定型等等,精细程度堪比科学实验。此外,现场还以《天回医简》书籍内的药名进行了知识抽奖互动环节,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天回医简》的了解。

活动现场

历史爱好者王阿姨表示,《天回医简》在医学史上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而这么重要的文物是在金牛区出土的,作为金牛人感觉很自豪。还有观众表示,第一次如此详细了解到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十分有趣。

本次活动是金牛区为迎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开的系列文化推广活动之一,旨在通过类型丰富、内容多样的文化活动,切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增强文化自信自强,提高市民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民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活动现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