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州按照“云网融合,安全可控;业务协同,数据驱动;平台支撑,多端服务”的原则,构建“大整合、大平台、大应用”的平台建设新模式,以集约化思维统筹谋划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形成“规划驱动、规范管理、严格把关、协同共管”的项目管理体系,为全方位推进数字泉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规划,项目建设“全市一盘棋”
以往,市直各部门主要围绕自身行业需求建设本领域内的业务系统平台,造成重复投资、数据孤岛、运维效率低等问题。泉州市数字办成立以来,打破之前项目建设各自为政的局面,坚持“全市一盘棋”,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推动市级信息化项目建设决策从业务、需求导向逐步朝数据、规划导向转变,进一步提升系统平台的融合驱动力以及辐射带动能力。2019年建成的市级电子政务云平台,将全市700余套已有非涉密业务系统统一上云管理与资源动态分配,解决数据机房重复建设、资源分散、运维不规范等问题;打造泉州市数据汇聚共享与应用平台,汇聚省、市、县三级数据超85亿条,完成3600余项数据交换服务,将数据汇聚要求贯彻到了项目管理各环节。此外,在《数字泉州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泉州市“十四五”数字泉州专项规划》《泉州市智慧城市专项规划》等一系列顶层设计基础上,按年度征集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集中谋划,一体推进,实现市级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统筹集约建设。
协同发力,主管部门“拧成一股绳”
为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泉州市数字办与发改、财政等相关监管部门及公安、卫健、教育等业务部门加强横向联动和会商沟通,推动监管形式从“单打独斗”向部门协同监管转变。如,会同市发改委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对通过项目建议书评审的项目,按资金落实情况分别纳入三年计划和年度计划;会同市财政局在项目预算、概算编制、资金拨付等多个关键环节设置监管点,做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用项目概算控制资金支付”,杜绝无预算、超概算支出;会同市密码管理局把关信息系统密码应用方案,对密码应用及其验收、运维等进行事中事后监管;会同市委网信办、市网安办要求政务信息系统类项目建设严格遵循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规定;会同市公安、卫健、教育等行业部门,研究制定本领域信息化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填补行业监管死角。审计部门近年来也持续关注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结合审计项目开展市级信息化项目审计监督,对项目是否违反有关规定以及审批要求、擅自调整建设内容、无合理理由延期验收、造成严重浪费和重大损失等风险点进行审查,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通过一系列措施,泉州市搭建起了“财审联动、工作共商、信息互通、整改共促”的项目监管工作机制,形成部门间紧密衔接、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严格把关,项目管控“搭成一条链”
泉州不断建立健全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从制度规范、专家配置、项目评审、验收管理等各环节,搭建项目规范管理一条链。在制度管理方面,牵头制定《泉州市本级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规定》,进一步健全泉州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随后又配套制定《泉州市本级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评审专家抽取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项目分类、专家抽取程序、评审程序以及专家管理要求等。在专家配置方面,两次向社会征集扩容专家库,充实泉州信息化领域“智囊团”近200人,组织专家开展各类项目评审100余场,对信息化项目立项依据、技术方案、投资概算、建设管理等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在项目评审方面,自2021年6月承接信息化项目概算审批工作以来,为更加精确管控建设成本,逐步形成了主审专家解决项目专业性问题、评审专家解决项目公平性问题、部门集体研究解决项目权威性问题的审查机制,最大限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在验收管理方面,将项目建成情况、数据汇聚共享应用情况、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情况以及网络等级保护测评、密码安全性评估等安全技术评估列为验收必要条件,并逐步建立起事后评价机制,推动项目达到预期经济社会效益。
统筹信息化项目管理,是数字泉州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对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和民生福祉也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泉州还将持续深化信息化项目科学规划和统筹管理,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应用效益,实现信息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图文:蒋伯怡 杨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