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国家队”与“地方队”协同配合 战胜火魔

凉山州木里县三桷垭乡森林火灾经过多方力量不懈努力,历经7个昼夜的协同作战,科学扑救,火灾于6月3日上午被全部扑灭,无人员伤亡。为了保证水源的不断供应,木里县连夜组织25辆小型水车,通过防火通道将水从海拔2100米山涧运送到海拔3800米山顶,供山腰的扑火用水。

四川凉山:“国家队”与“地方队”协同配合 战胜火魔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6-09 10:0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凉山州木里县三桷垭乡森林火灾经过多方力量不懈努力,历经7个昼夜的协同作战,科学扑救,火灾于6月3日上午被全部扑灭,无人员伤亡。目前,火场已转入巡护看守阶段。

5月27日下午,凉山州木里县三桷垭乡鸡毛店村麦热依陡岩发生雷击森林火灾。凉山州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在三桷垭乡成立联合指挥部,木里县派出16支乡镇半专业扑火队、凉山州木里重点国有林保护局专业扑火队950余人参与扑救工作。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先后调派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攀枝花、凉山森林消防支队的三支“国家队”共计420余人火速驰援,同时还调集了5架直升机参与扑救。

火场位于雅砻江峡谷的高山地带,山势陡峭,沟谷纵横,植被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及荒草地。5月29日,经过扑火人员的连续奋战,火场南线和西线的火势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风力较大,火势继续向北线和东线蔓延,北线位于海拔3800米的高山地段,东线位于悬崖峭壁之间,均无可直接用于扑火的水源,且火势较猛,扑救难度大。

根据火场形式的变化,联合指挥部下设的前线指挥所也及时进行移动,选取最佳位置用望远镜、无人机24小时进行检测,实时与扑火人员进行信息传达,确保了扑火人员的安全,也为联合指挥部对火场的研判会商,扑救任务的安排部署提供依据。

为防止火灾继续蔓延,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和攀枝花森林消防支队在木里地方配属力量远程供水的协助下,采取“以水灭火、打清结合”的战法攻火头,打险段,确保了扑救工作的顺利推进。

为了保证水源的不断供应,木里县连夜组织25辆小型水车,通过防火通道将水从海拔2100米山涧运送到海拔3800米山顶,供山腰的扑火用水。

6月1日凌晨,麦热依陡岩闪烁着消防水车的警灯,在交警的指挥下,第一趟水源,已经陆续送达临时搭建的消防蓄水池。送水的人员是木里县瓦厂镇君依村村民、应急民兵仁青杜基称,我们三点就开始拉水到这里,往返十多公里,(每天)就拉了七八趟水,距离不是很远,但山路太崎岖了,所以就从凌晨三点到下午三点就只拉了七八趟,(从)山脚到山顶要一个多小时,路比较陡,不怎么平。

麦热依陡岩的三个钢椤子水池和一个山湾塘总共可容纳80余吨水,为了确保水源的不间断供应,木里县应急民兵分队还将10公里外的山涧水通过水泵接力引流到蓄水池。木里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队员杨龙布说,我们利用三台大功率水泵,七台小水泵接力,把这股水接力到北线,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当时花了接近五六个小时,五点过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水源已经可以正常提供给他们使用了。

与此同时,在乡镇半专业扑火队伍和消防指站员的协作下,三根长达4公里的消防水管已经分别接入北线的三个火点,开始扑火作业。由于火场多为山地且地势险要,火场杂灌交织、腐殖层较厚,地形复杂、坡度较陡,火点多,灭火环境极其恶劣。木里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队员吕金沙介绍道:“这儿地势比较陡峭,滚石也比较多,对我们扑救火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首先要把腐殖层刨开,再用水来浇,然后才能把它扑灭。”

为了抓住最佳的扑火时机,扑火队员从凌晨3点便开始作业,中途便只能在山间以干粮充饥。他们在浓烟烈火中战斗,一抹抹橙色和迷彩时隐时现,现场水泵声和水枪的扑打声响彻山间,浓烟在减弱、火线在退却…… 经过“国家队”与地方扑火力量的协同配合,连续多天的扑救,至6月3日上午,山火被全部扑灭,转入巡护看守阶段。来自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的420余名扑火队伍,也开始陆续转场撤离。山火无情人有情。联合指挥部的州、县领导和当地群众,为森林消防指战员献上洁白的哈达,对他们连日来不怕困难和危险,与火魔作战的勇气和毅力致敬。

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大队长高继勇表示,在这场森林火灾的扑救当中,我觉得最大的就得益于各种保障、各种组织非常严密,在这种水源保障的力度上,能够完全满足我们一线的灭火需要,在物资保障上、生活的保障上,只有增加没有减少,这也是我们在火场上必须完成任务的决心和动力。

成功扑救此次森林火灾是多方力量联合行动的成果,单打独斗不是取胜之道,各方协同配合才是取胜关键。在地方扑火力量的协同配合下,森林消防队伍打火头、攻险段,地方专业、半专业扑火队开设隔离带、跟进清理、守火场,想方设法加水泵,铺水带,将水输送到火场一线,实现了山有多高、火到哪里水带就架设到哪里,多方力量配合紧密,协同顺畅,一步步向前推进,确保了扑救任务有序、安全高效,谱写了一曲“国家队”与“地方队”协同配合战胜火魔的赞歌。(木里县融媒体中心 张涛 供稿)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