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丨这两件从美国回归的“重要文物”因何特殊?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2023-06-04 00: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图片

归还的两件文物使我们对北朝至隋唐时期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评估。

5月9日,经国家文物局授权,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出席中国流失文物返还仪式,与美方签署返还协议,接收两件重要石刻文物——北朝至唐代围屏石榻。

这两件文物因何特别?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近日,“道中华”就此事件专访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韦正。

记者:近日,美国归还我国的两件文物引起国内外关注,围屏石榻是什么?这两件文物有何特别之处?

韦正:这次美国返还我国的两件“围屏石榻”是北朝至隋唐时期流行在北方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墓葬用具,一般用石头制作,主要用来放置骨骸。

这种石制葬具应该起源于北魏平城(大同)时期,北魏迁都洛阳后吸收当时生活中实用的坐榻元素,到北魏晚期形制基本固定。

这两件文物的特点,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

其一,这两件文物都应属于墓葬中围屏石榻的前挡板,见诸报道的图片虽然不太清楚,但依然可以看出雕刻得非常精美,以浮雕为主,结合透雕,营造出高低错落、虚实相应的效果。加上雕刻的内容,如动物的雄姿、人物的动感、奇特的场景等,风格表现淋漓尽致。

其二,两件文物中雕刻的有些内容是新见和少见的。

图片

▲挡板1。(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我们将壸门(一种镂空的装饰样式)中有立兽的文物称为挡板1。其两端为神王搏击恶鬼的样子,与通常所见天王踩小鬼的形式不同,两端神王做与小鬼搏斗状,小鬼却并未完全被击败,而是伏地或躺地后仍做挣扎抵挡状。这种不是表演式的完全胜利姿势,而是表现神王与小鬼搏斗的场景,系前所未见,极富动感,十分传神。

图片

▲挡板2。(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我们将壸门中为二蹲狮的文物称为挡板2。其两端也为神王搏击小鬼,但构图有所不同。左端为一地神托举四臂神王,神王四臂皆持兵器,痛击其左侧做逃跑状小鬼。右端神王身体向右转,四臂皆持兵器,痛击一向右做逃跑状小鬼,神王左脚似踩另一小鬼。

挡板2中部的图像比较复杂,两侧下部为鸡足人身祭司,其中间部分的下部为面朝前趴卧的怪兽,身上顶着花瓣座的两层器物,器物中间贯穿一立杆,二兽首龙身之物缠绕在立杆上,做双首回顾状。兽首龙身之物二前爪扑持之物不清楚。再往上,似为二对称飞翔的人物。这幅图像同样前所未见。

记者:根据您对魏晋南北朝十六国墓葬礼制方面的研究,请您谈谈在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此类石榻都有哪些?它们对研究我国古代民族迁徙、民族融合提供了哪些参考?

韦正:归还的两件文物使我们对当时中外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了更多了解,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和评估古代民族融合和中外文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我们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文化大开放的时期。类似的石棺床早年就有发现,但因流失海外,国内反而有所不知。所以国外这类石棺床被公开介绍后,不少人对其真伪持怀疑态度。后来国内发现了类似石棺床后,人们才认识到这类石棺床都是中国古代之物,其形式和图案是当时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这类石棺床上的图案异域色彩浓厚,特别是与拜火教有关,连带这类石棺床的形式也一直被认为与域外关系密切,后来才发现域外其实并没有这种形式的床具。这种床具的本源还是中国传统的矮床具,但经历了曲折的变化。

众所周知,中国古人席地而居,床具的高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汉代墓葬中不乏这一高度的石床榻作为随葬品,如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就出土了这样的实物。

从北魏开始,棺床开始变高,与后来的高家具很接近。由于高家具的流行一般认为是脱离席地而居的习惯而来,所以将其归因于受西方影响。

但山西大同北魏墓葬中火炕式棺床的发现,提示我们这可能是北方民族在吸收中原卧具过程中,结合本民族特点,从而提高了床榻的高度。

总之,这种床榻集多种文化因素于一身,是一种文明互鉴、相得益彰的结晶,称之为“重要文物”当之无愧。

图片

▲大同田村墓石棺床,矮床。

图片

▲大同七里村北魏墓M14火炕式棺床。

这两件文物还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和评估古代民族融合和中外文明交流的深度。我们可以看到,上图的这些石棺床有集中分布的迹象,可知这些来自异域的墓主生前聚居在一起。还有些来自异域的墓主使用的石葬具已看不出明显的异域色彩,如西安发现的北周康业墓,可见当时的异域人群已经不同程度融入了中原生活。

图片

▲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石棺床前挡板、高床。

图片

▲洛阳北魏墓石床前挡板。

图片

▲西安北周安伽墓石棺床。

图片

▲太原隋虞弘墓石棺床。

图片

▲益都傅家庄北齐墓石床围屏。

图片

▲天水石马坪出土石棺床。

最后,我想再介绍一下北朝隋唐石棺床的总体情况,这样我们对这两件归还文物的价值以及北朝隋唐的社会历史状况就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目前,比较完整的北朝隋唐石棺床大概有20余具,散布于中国、美国、日本、法国等国的博物馆。与这两件文物类似的异域风格浓厚的石棺床不到10具,其中考古出土的著名石棺床见于陕西北周安伽墓、山西隋虞弘墓、山东益都傅家庄北齐墓,博物馆收藏品中最著名的在法国吉美博物馆。更多的其实是没有异域色彩的普通石棺床,这在大同、洛阳、安阳、天水等地多有出土,博物馆藏品在深圳金石博物馆、日本美秀美术馆、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比较容易见到。

受访者简介:

图片

韦正,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监制 | 杨新华 肖静芳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